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年吃掉的生蚝差不多“重若泰山”,牡蛎壳除了扔掉还能再利用?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0: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年吃掉的生蚝差不多“重若泰山”,牡蛎壳除了扔掉还能再利用?

每年全球消耗的生蚝数量惊人,而这些生蚝壳如何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带你了解世界各地在牡蛎壳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创新实践,从纽约的"十亿牡蛎项目"到澳大利亚的"Shuck Don't Chuck"计划,看人们如何将废弃物转化为环保利器。

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从研究到教育,从生产到流通,从消费到循环的各个方面,良食八条倡议从各个角度对此进行了提炼和阐述,并作为一种纲领性理念向食物系统的各个相关方开展倡导、探索和实践。其中循环永续板块,在对资源过度消耗和透支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循环意味着资源的再利用,也意味着食物系统各个环节减少损耗,增加效能,形成永续闭环的关键。在此,我们向作家蔺桃特约一篇关于生蚝消费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大家以更多启发

生蚝消费与废弃物处理的全球视角

夏天的烧烤摊上,一打又一打的生蚝被送上桌,撸串配酒,酣畅淋漓。换个场景,精致的大房子里,办party,过节日的时候,新鲜生蚝配柠檬,也是拿得出手的前菜。生蚝,又名牡蛎,可以说是东西方人共同的美食爱好。除了南极洲,全世界的六大洲都产有牡蛎,也都有被食用的历史。

过去50年来,生蚝等带壳软体动物的产量急剧上升。因为富含低卡高蛋白、微量营养素,有助于心脑健康,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是绝佳的食品,包括牡蛎、蛤蜊、青口在内的带壳软体动物悄然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类海鲜食品,占到了水产养殖总量的21%。

2016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光牡蛎产量就高达4380亿吨,其中86%的牡蛎产自中国。打个比方,中国人常说,“重于泰山”,山东科技大学的周文安教授经过长期的测量研究,估计泰山总重量约为5500亿吨。也就是说,每年全世界生产(换句话说消费了)4/5个泰山那么重的生蚝。


牡蛎笼子 金婕/摄影

而这么多的生蚝,肉被吃掉后,留下来的壳仍然很重,堆叠起来体积庞大。而绝大部分的生蚝壳都被当做城市固体垃圾丢弃。巴西和葡萄牙几位学者,Thamyres H. Silva等人研究发现,这些吃剩下的壳有37%被当做普通垃圾收集起来,25%被直接丢进海里,只有26%被利用起来。


随意丢弃的牡蛎壳未经处理,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1980年代,韩国一年丢弃的牡蛎壳就多达30万吨,韩国政府因此发布公众健康警告,拨出资金支持针对此项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专门项目,但目前也只有30%左右的牡蛎壳被回收。

纽约的"十亿牡蛎项目"

城市议会纽约港学校两位教职工Murray Fisher 和 Pete Malinowski,在纽约市发起了“十亿牡蛎项目” Billion Oyster Project。从2010年开始,回收利用纽约各大海鲜餐厅的牡蛎壳,重筑健康的纽约港海岸线。

Murray、Pete 和他们的伙伴发现,一个成年牡蛎一天可以净化190升的水。新的幼年牡蛎长在老牡蛎坚硬的壳上,彼此之间形成一个坚硬的牡蛎礁。就像珊瑚礁一样,牡蛎礁可以给数百种水生物提供栖息地。而大面积的牡蛎礁联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对抗暴风雨灾害的天然防御设施。牡蛎礁不但能减缓大浪的冲击,减轻洪水冲击,还能一定程度阻止海平面上升。

总督岛滨海的礁石 金祺汇/摄影

1600年代,纽约港曾经有22万英亩(约89030公顷)的牡蛎礁,纽约也一直以鲜嫩多汁的牡蛎闻名。直到1900年代,因为严重的污染和过度捕捞,纽约港的水生物几乎绝迹。1972年一条禁止下水道污水和垃圾直排纽约港的禁令生效,到2000年,纽约的水质终于干净起来,牡蛎和其他生物才回到了纽约港。美国人酷爱海鲜,平均每人每年要吃19磅(约8.6公斤)。

十亿牡蛎项目,直接意涵就是,到2035年在纽约港养出十亿只牡蛎。从2010年开始,位于纽约市总督岛和布鲁克林区之间的酪乳海峡 buttermilk channel就开始试建总督岛牡蛎礁。Murray、Pete他们多次调整人造牡蛎礁的设计,比如焊接3D结构的”牡蛎笼子”、人造牡蛎公寓等,以应对海流和波浪的冲击。

纽约港学校的学生和纽约市各大中小学的学生是十亿牡蛎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十亿牡蛎项目开发了多套与牡蛎相关的科学课程,用纽约港海岸的牡蛎礁作为真实案例,向学生们介绍牡蛎是怎样以“生态系统工程师”、“活着的防波提”来发挥作用的。

自2015年来,十亿牡蛎项目在纽约港和哈德逊河水滨建立了15个牡蛎礁,学生们既可以去实地参观、观摩牡蛎的生长,观察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也可以把一个202045厘米的牡蛎笼子带回教室,根据指导记录牡蛎的成长,水质和生物的变化。有的甚至从养殖牡蛎爱吃的海藻开始,然后一步步给牡蛎配种、帮助产卵、孵化幼虫。每一步都需要大量学生、老师和志愿者的参与,亲手参与养殖牡蛎、塑造人造牡蛎礁,让这些知识可以变成生动起来,甚至改变现实环境。


十亿牡蛎项目之孵化小牡蛎 金祺汇/摄影

牡蛎卵或者幼虫必须在坚硬的表面才能生存。而牡蛎、蛤蜊和扇贝壳坚硬的表面,富含碳酸钙,正好是牡蛎定居的完美基床。十亿牡蛎项目与纽约市超过70家海鲜餐厅合作,把顾客吃完的这些贝壳统一送到专门回收点,然后转运到总督岛。由总督岛上的公益组织负责把他们调理成适合新牡蛎生长的基床,再分送到15个牡蛎礁所在点。

这7年来, 180万英镑(约816.5吨)牡蛎壳、贝壳被回收再利用,避免了送去垃圾填埋场的命运。根据韩国环境部门的估算,每一吨垃圾填埋需要耗费50美金(约364人民币)。换算下来,节省了约30万人民币的垃圾处理费用。

牡蛎壳的其他创新用途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南部的菲利普湾港(Port Phillip Bay)和圣文森海湾(Gulf St Vincent)也因为长期的过度挖掘,导致牡蛎生长所需的坚硬基床被损毁,牡蛎礁无法通过自然生长,完成自身修复。当地野生的贝类、牡蛎也因此越来越少。

起源自美国的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把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实践了15年的牡蛎回收再利用“Shuck Don’t Chuck”计划,搬到了澳大利亚南部。步骤也与十亿牡蛎项目相似,先从海湾临近的餐厅、海鲜零售商处,收集大量的牡蛎、青口和蛤蜊壳,然后平铺放在日光下暴晒六个月,杀死致病菌后,之后再装袋送到牡蛎礁修复站。在海底,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已经铺了一层石灰岩碎石,一吨吨已经“调理”好的贝壳,被铺洒在碎石上。牡蛎的幼虫和小牡蛎,就可以在这些坚硬的壳上,自然生长出来。

牡蛎壳中富含钙质,泰国小渔村的村民,一直用晒干的牡蛎壳来喂鹅。

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约含量95-99%),经过不同温度下的处理可以变成石灰和氧化钙。氧化钙是硅酸盐水泥(Portland cement)的重要混合物,后者被广泛应用在工程、农业和绘画中。

泰国斯里维贾亚拉贾曼加拉科技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rivijaya)学者Klathae T的一项研究发现,压碎程度在10-20%的牡蛎壳,制作成的嵌锁土砖(类似乐高,可自由堆叠的砖块),拥有和商业用嵌锁砖块相同的抗压性,可以作为水泥的替代品,减少挖掘石灰岩所带来的碳排放。

尼日利亚阿德昆勒阿贾辛大学Adekunle Ajasin University学者N A Oladoja等人的研究发现,用废弃的牡蛎壳制作的石灰,在调节酸碱度和作为凝固剂上的效果,可以与商业用的石灰媲美。这种环保型水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用牡蛎壳转化成氧化钙,可以减少工厂和火力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台湾一位学者还把牡蛎壳做成泡沫砖,用以中和回收雨水的酸度。

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的研究员把牡蛎壳等洗干净、晒干后,磨成粉末,加入到混凝土砖和路面浇筑中,发现这种加了贝壳粉的砖块、路面,在吸水率和抗压效果上都高度可行,而且符合巴西技术标准协会的标准。巴西学者Thamyres H. Silva在一项研究中,把牡蛎壳加工后制作成工作台、工作椅,既可家用也可以用在实验室和工业中。


牡蛎壳回收再利用 金婕/摄影

泰国的一项把牡蛎壳作为鱼塘过滤介质的研究发现,牡蛎壳在酸碱度上拥有异常稳定的作用。可惜这种类型的应用仍然是小规模的,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化使用。韩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牡蛎壳在氮气中以 750 摄氏度的温度,热解 1 小时后,就变成了一种可以去除废水中磷酸盐的产品,效率高于 98%,因此有可能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可以减少许多牡蛎养殖区域面临的灾难性赤潮和海洋酸化。

除此之外,还可以把牡蛎壳加入塑料生产中,还能作为钙元素的来源,用于食物和农业应用中,甚至用在生物制药中。做砖块,浇路面,当肥料,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牡蛎壳的好处得以被看见,只要想得到就能变成有益环境和土壤的好材料。

作者简介:蔺桃,前媒体人,知名食农媒体专栏作者,作家,著有《三十岁,回乡去》等四本书。旅居中国台湾、美国、韩国10年,生态种菜六年,践行从产地到餐桌的绿色饮食方式,开设有“自然食育12堂课”。

参考资料:

  1. Billion Oyster Project ,https://www.billionoysterproject.org
  2. Shuck Don't Chuck: shell recycling project,https://www.natureaustralia.org.au/what-we-do/our-priorities/oceans/ocean-stories/shuck-dont-chuck-shell-recycling/
  3. Utilization of Crushed Oyster Shell on Interlocking Block, https://ph02.tci-thaijo.org/index.php/RMUTP/article/view/99037
  4. N A Oladoja et al ,Evaluation of snail shell as a coagulant aid in the alum precipitation of aniline blue from aqueous solution,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877545/#affiliation-1
  5. Ramakrishna Chilakala et al ,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Oyster Shell Waste Recycling in Thailand and the Philippines,R ecycling,2019,https://www.mdpi.com/2313-4321/4/3/35
  6. RobertBotta et al ,A review of global oyster aquacultur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8597X19305433?ref=cra_js_challenge&fr=RR-1
  7. Thamyres H. Silva et al, The Potential Use of Oyster Shell Waste in New Value-Added By-Product, https://www.mdpi.com/2079-9276/8/1/13
  8. Ed Lallo,U.S. Oysters: Less Supply, Higher Prices for Consumers,https://gulfseafoodnews.com/2022/05/26/u-s-oysters-less-supply-higher-prices-for-consumers/
  9. 想知道泰山有多重吗?,https://www.penglaipavilion.com/article/36355.html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