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贝壳废弃物的再利用:从环保难题到资源再生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43: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贝壳废弃物的再利用:从环保难题到资源再生

随着我国贝类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如何处理食用后的贝壳废弃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贝壳废弃物的多种资源化利用方式,包括用作吸附剂、生物填料、土壤改良剂、建筑材料、仿生材料和医药等,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现状

海水养殖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导种类,其养殖产量约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0%。近年来,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养殖产量1443.9万t,2022年增至1569.6万t,增幅为8.7%。海水贝类养殖面积较为稳定,近五年维持在120万hm2左右。海水贝类育苗量涨势迅猛,从2018年的28081.6亿万粒增至2022年的54702.1亿万粒,增幅高达94.8%。

养殖品种多样化是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产业的重要特点之一。从产量来看,我国海水贝类养殖呈现以牡蛎、蛤、扇贝为主,贻贝、蛏、蚶、螺、鲍等品种为辅的产品结构。综合考虑产量、产值和蛋白贡献率,排名前四的依次为牡蛎、蛤、扇贝和鲍,其合计产量、产值和蛋白贡献率均占全国海水养殖贝类的近80%,在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养殖地区来看,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山东、福建、辽宁、广东为主产区的海水贝类养殖布局。2022年四大主产区海水贝类养殖总产量达1219.5万t,占全国海水贝类养殖总产量的77.7%,山东、福建和辽宁的年产量均超过250万t,其中山东产量最高,达442.9万t。

我国的海水养殖贝类多为双壳、滤食性、不投饵种类,贝类养殖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兼具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我国海水贝类养殖总碳汇(以碳计)达542554 万t/年(平均547万t/年),净碳汇343351万t/年(平均346万t/年),碳汇效应显著,且具有较强的交易可行性和市场潜力,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贝壳的结构与组成

贝壳的构造大致可分成三个层次,最外层为角质层,中间为棱柱层,最内层为珍珠层。角质层是一种未被矿化的蛋白,多为黑色或褐色,覆盖在贝壳的表面增强其耐磨性,从而抵抗外界化学物质的刺激性腐蚀;棱柱层结构主要是平行棱镜阵列,横截面为多边形,沿垂直于外壳外表面的方向拉长,棱柱层是由几丁质和蛋白质组成的有机基质;珍珠层是一种微层压复合材料,在文石多晶型中具有高度定向的CaCO3晶体,有机基质占珍珠层质量的1%~5%,含有多种大分子,包括多糖存在于珍珠层结构内晶间和晶内位置的蛋白质和糖蛋白,此结构赋予贝壳较高的强度及韧性。

贝壳主要由无机矿物与微量有机物混合组成。贝壳中的珍珠质含有约95%的CaCO3和约5%的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CaCO3是海洋软体贝壳中无机矿物的主要成分,自然界中CaCO3主要以三种晶型结构存在,分别为文石、方解石和球霰石。海洋软体贝壳除了由无机晶体构成外,还分泌由蛋白质、多聚糖和糖蛋白构成的大分子有机基质,对其结构、成核和结晶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废弃贝壳的资源化利用

用作吸附剂

贝壳是一种天然的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对处理污水和阻控有害金属离子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用作生物填料

贝壳粉是一种便宜且易获得的天然生物文石片状物质,其独特的交错层结构使其硬度、强度和韧性都得到了提高。将其填充到基体树脂中,界面结合较好,体系硬度及刚性均得到提高,增强效果显著,复合材料成本降低。

用作土壤改良剂

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它有助于土壤PH值的升高,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更稳定。将废弃贝壳应用到土壤中,不仅可以减少废弃贝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能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同时改良土壤。

用作建筑材料

贝壳的有机成分为蛋白质、磷脂和多糖等,可控制无机矿物相的成核,最终赋予贝壳极高的强度以及贝壳交叉叠片的结构,使贝壳有足够高的韧性和强度从而决定其能替代商用CaCO3作为建筑材料的应用。

用作仿生材料

贝壳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有机-无机复合层状材料,其独特的结构,赋予其较高的韧性、硬度以及强度。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将其制备成高韧超强的层状复合材料。

用作医药

研究发现,真空加热的牡蛎壳比CaCO3更有效地从肠道吸收,此外,其还增加了桡骨骨密度(BMD)和脊柱小梁骨密度。同时以牡蛎贝壳为原料制备的牡蛎CaCO3是一种很好的食品添加剂和医药补充剂。

本文原文来自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松山湖分局和东莞市松山湖生态环境发展促进会的环保知识专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