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争执到经典:郑晓龙王小平如何打造《甄嬛传》
从争执到经典:郑晓龙王小平如何打造《甄嬛传》
“你看看这个剧情,华妃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她是一个多么骄傲的人,绝对不会这样屈辱自己!”
“可是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她这样做恰恰体现了她的无奈和悲哀。她只是一个想要孩子的女人,为了爱情和地位,她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
这是《甄嬛传》拍摄现场的一幕,导演郑晓龙和编剧王小平因为一场戏的设定而争执不下。这样的场景在《甄嬛传》的创作过程中屡见不鲜,而正是这些争执和妥协,成就了这部经典之作。
相识相知
郑晓龙和王小平的相识颇具戏剧性。1985年,在一个短篇小说大会上,两人偶然相遇。寒暄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彼此竟是校友,而且都热爱文学。一个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一个是电视台文学部的主任,两人在业务上多有交集。共同的文学追求和事业心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创作理念
当王小平在众多小说中发现《后宫·甄嬛传》这颗明珠时,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部值得改编的作品。她向郑晓龙推荐了这部小说,并说服他买下了版权。拿到小说后,王小平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而郑晓龙则从导演的角度,决定将这部剧打造成一部批判封建制度和落后婚姻制度的作品。
合作与争论
在创作过程中,郑晓龙和王小平经常因为剧情和人物设定产生分歧。比如在华妃逼自己吃酸黄瓜的那场戏中,郑晓龙认为华妃的性格不会允许她做出如此屈辱的行为,而王小平则从女性角度坚持认为这是展现华妃内心挣扎的重要情节。两人争执不下,甚至大吵一架。最终,郑晓龙选择信任王小平的专业判断,事实证明,这场戏成为了华妃这个角色的高光时刻,深深打动了观众。
选角与拍摄
在选角方面,郑晓龙展现出了独到的眼光。他坚持选择最合适的演员,而不是一味追求流量。比如,他看中了斓曦身上独特的气质,将原本是丫鬟的角色改成了端妃;又比如,他将唐艺昕的角色从“夏冬春”改为“祺贵人”,成就了一个经典的“笨蛋美人”形象。
成就与影响
《甄嬛传》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良的制作和精彩的剧情,更在于它对封建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细腻刻画。这部剧播出后,不仅在中国大陆掀起收视热潮,还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欢迎,成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郑晓龙和王小平夫妇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电视剧界的黄金搭档”。
如今,当郑晓龙在采访中呼吁观众可以去看一些别的剧时,我们不禁感叹,正是他和王小平的坚持与努力,才让我们有了这样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而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争论,也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