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征旅》里的杜甫:从苦难中走来的伟大诗人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40: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征旅》里的杜甫:从苦难中走来的伟大诗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杜甫在夔州所作《登高》中的名句,也是他晚年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在夔州的两年时间里,杜甫创作了430多首诗,几乎保持着一天一首的惊人创作频度。这段时期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也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之一。马鸣谦的《征旅》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杜甫在困境中的坚韧精神和创作热情。

《征旅》是马鸣谦“诗人传三部曲”的第一部,全书四十万字,聚焦杜甫人生晚年最重要的几年时光。小说从大历元年(766年)暮春杜甫从云安来到夔州开始,到大历三年(768年)正月登舟出峡,描绘了诗人在夔州近两年的生活。这一时期虽然杜甫健康状况堪忧,又要为生计辛劳,却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几乎保持着一天一首的创作频度。

马鸣谦在创作《征旅》时,从《杜甫评传》入手,广泛搜集研究资料,在中日两国杜甫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征旅》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作品。同时,马鸣谦在叙事形式上也做了非常成功的探索。小说采用了线性时间叙事,除了第一乐章“入峡”部分有穿插性的回忆段落,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常规的线性时间叙事。不过,在线性时间叙事中也叠合、糅入了不同人物、不同视角的平行叙事,即以杜甫的主观视角为主,根据情况再同步穿插多种视角。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小说既保持了故事的连贯性,又展现了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在《征旅》中,杜甫不再是那个被后人仰望的“诗圣”,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他面临着生活的艰辛,要为生计奔波,要照顾家人,还要与病痛作斗争。但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杜甫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精神。他没有放弃对诗歌的追求,反而在逆境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正如他在《江汉》中所写:“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征旅》中对杜甫生活细节的描写尤为生动。他租赁公田,雇人耕种水稻瓜菜,与家人一起下地劳作;他种植柑橘、柚子等水果,成为远近闻名的“橘官”;他向老农请教农事,很快成为精通农事的稻农和菜农。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杜甫的生活状态,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

《征旅》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让杜甫不再只是一个被偶像化的大诗人标签,而是成为了一个可以感知、可以了解的同时代人。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读者得以走进杜甫的精神世界,理解他成为“诗圣”的心路历程。正如一位读者所说:“《征旅》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真实的杜甫形象,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位伟大诗人在逆境中的不屈精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