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干燥,如何守护呼吸道健康?
秋季干燥,如何守护呼吸道健康?
秋风渐起,天气转凉,又到了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秋季的干燥气候,不仅让人感觉不适,还可能引发各种呼吸道问题。如何在这个季节守护好我们的呼吸道健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建议。
秋季干燥:呼吸道健康的隐形杀手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增大,空气也愈加干燥,这些气象因素都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气象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式功表示,呼吸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气象敏感性疾病。“呼吸道通过与外界环境接触,一呼一吸过程中,除了受冷空气刺激之外,环境中的细菌、病毒、致敏物质、污染物质等也会借此进入人体。”
干燥的环境更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进而引发呼吸道感染。此外,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也是秋冬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被称为“花粉过敏症”,常在春、秋季及季节交替时暴发,植物花粉是主要的致敏原,花粉浓度直接影响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
科学预防:守护呼吸道健康的现代方案
面对秋季呼吸道疾病的威胁,科学预防是关键。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接种疫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一般而言,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到来前的1个月至2个月接种疫苗最合适。比如,国内一般推荐在9月至11月接种流感疫苗,最好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即使错过最佳接种时间,依然建议及时接种,接种疫苗能获得针对性的保护力。
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触摸眼睛、鼻和口。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避免接触病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
中医养生:传承千年的呼吸道保健智慧
中医认为,秋季是养肺的最佳时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龚燕冰建议,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预防感冒要兼顾祛湿和祛寒,可以用陈皮姜茶,陈皮、生姜各取3~6克,泡水喝即可。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秋燥”就出现了,如果出现鼻子干、皮肤干、咽干等症状,可以多吃一些白色的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梨、银耳等。
温肺:中医古籍中有“形寒饮冷则伤肺”的记载。肺的生理特性是喜温而恶寒,如身体受寒、多食生冷,会使肺的自卫功能下降,外邪(病毒、细菌)便乘虚而入。因此“温肺”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外出时要着柔软、蓬松、内含静止空气多、保暖性强的冬装,戴口罩、围巾,不吃生冷食物,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6℃~24℃。
药膳调理:常用的温补肺气方药有“姜枣汤”,即用生姜1片、红枣12枚,加白砂糖少许煎汤,以枣熟为度,食枣喝汤,每日1次。此汤有较好的御寒作用,冬令服之,可令肺气壮、卫外功能强,感冒就不会发生。平素易发感冒、鼻炎、气管炎、肺炎,伴疲乏、气短、多汗等体虚者,可于秋冬季饮用预防经验方“黄芪菊花茶”一周左右,有补气益肺、预防疾病的功效。
穴位按摩:如果出现了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我们可以按揉列缺穴,能够宣肺解表、温经通络。取穴方法:左右两手的虎口交叉,一只手的食指压在另一只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处的凹陷就是列缺穴。
传统健身术:可以选择习练六字养生诀的“呬字功”,坚持长期锻炼,有调补肺气,减缓感冒、鼻炎、气管炎、肺炎等咳嗽气喘、鼻塞流涕等不适的功效。
特别关注:老人和儿童的防护要点
幼童和老年人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接种疫苗:针对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这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避免前往密闭场所: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建议老年人和幼童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确实需要前往,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
日常监测与就医:加强对老年人和幼童的日常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视情况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和陪同人员都应该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家庭防护:如果家庭成员中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内的其他成员,尤其是避免接触老年人和儿童。同时,患者也要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以减少病原的传播。
秋风虽凉,但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记住,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呼吸道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