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手足口病:5岁以上儿童易感,症状表现更隐蔽
冬季手足口病:5岁以上儿童易感,症状表现更隐蔽
随着冬季的到来,各种呼吸道疾病都呈高发态势,其中包括甲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鼻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乙流等,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但有一种疾病,虽然冬季不是它的传统高发期,却也悄然抬头,那就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虽然冬季不是手足口病的传统高发期,但近期的监测数据显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据库尔勒市疾控中心提示,近期手足口病呈上升趋势,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手足口病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感染人群变化:过去5岁以内儿童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0%。而2023年秋冬以来,5岁以上手足口病感染者数量增加,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一家人同时患病的病例。
症状表现不典型:入冬以来,临床发现皮疹形态不典型的手足口病病例增加,丘疹样皮疹更多见,这可能和感染其他肠道病毒有关。有的孩子只出现咽痛,无发热及皮疹,临床上容易被漏诊。
面对这些新情况,家长应该如何保护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呢?以下是一些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及时接种疫苗:目前,EV71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手段。该疫苗适合6月龄-5岁的儿童接种,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研究显示,手足口病疫苗抗体的有效周期至少可以持续2-3年。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措施。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七步洗手法”,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同时,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儿童常接触的玩具、餐具、书桌等物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在疾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关注症状变化: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要特别留意重症手足口病的预警信号,如持续高热、神经系统异常等,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但其变化莫测的特点和潜在的重症风险,仍然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保护孩子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