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双季高粱新技术助力,订单农业让酒企农户双赢
泸州:双季高粱新技术助力,订单农业让酒企农户双赢
金秋十月,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来寺村的双季高粱示范种植基地里,一株株颗粒饱满的高粱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创新种植技术的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高粱种植方式,更为泸州市的酒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双季高粱”创新种植技术
“双季高粱”是指在同一年内,通过适当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高粱的两次种植和收获。据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徐超介绍,开展“双季高粱”示范推广,是龙马潭区立足高粱产业发展需求,推出的一项农业新技术。测产数据显示,第一季高粱亩产量623斤、第二季高粱亩产量520斤,两季高粱亩产叠加,亩产量突破1100斤。“双季高粱”实现了高梁由一年一收向一年两收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促农增收。
“我们的‘双季高粱’示范种植之所以达到高产,核心技术就是采取了‘1525’的种植模式,高粱幼苗按照‘宽行二尺五、窄行一尺五’的标准栽种,每窝栽种双株,严格拉线定距,增大高粱栽种密度,确保每亩地栽种7500株幼苗。”说到‘双季高粱’的种植技术,徐超胸表示“双季高粱’种植中,头季高粱要比普通高粱提前半个月育苗、移栽,确保6月底完成收割,保证第二季高粱能够在9月中旬扬花,减少气候变化对高粱生长的影响。除此之外,高粱在生长过程中还要在水源灌溉、病虫防治等方面下功夫,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才能保障高粱产量稳步增长。
订单种植模式降低风险
在泸县百和镇,订单种植模式正在为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2024年,百和镇订单种植高粱面积达1.3万亩,预计总收入将突破2000万元。订单种植模式不仅价格更高,还提供了更便捷的上门收购服务,使农户收入更加稳定。百和镇与泸州老窖集团合作,通过专合社管理和科技赋能,实现了高粱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在龙马潭区金龙镇,订单高粱同样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24年,金龙镇种植有机订单高粱1.2万亩,产量约3000吨,产值约2800万元。通过“公司+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农户积极性得到调动,种植效益得到保障。这种产销一体的订单农业模式,不仅稳定了销路,还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政策支持助力降本增效
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泸州市加快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十条政策措施》为高粱种植和酒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策内容包括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扩大优质产能储能、鼓励酿酒高粱种植、品牌培育、资源重组、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对企业的奖励、补助以及对高粱种植的补贴等。这些政策旨在推动泸州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展望未来: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2024年,泸州市白酒产业发展有了新规划。目标是确保酒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入库税金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此外,泸州还将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实施白酒“三品战略”,支持泸州老窖建成行业龙头企业、郎酒打造行业头部企业,支持川酒集团牵头组建“泸州原酒联盟”、打造原酒产业领军企业,推动玉蝉、三溪、仙潭、蜀泸、巴蜀液、佳乐等腰部酒企健康成长,加快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优质酱酒基地、泸州老窖智能酿造技改、郎酒酿酒工程技改等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优质浓香白酒、优质酱酒、优质原酒核心产区。
创新引领,降本增效。泸州市通过“双季高粱”种植技术、订单农业模式和政府政策支持,不仅降低了高粱种植成本,提高了产量,更为酒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这些创新措施的深入实施,泸州市正朝着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