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一座神秘又迷人的古寺
白塔寺,一座神秘又迷人的古寺
北京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是元大都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也是中尼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白塔高51米,通体洁白,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组成,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藏传佛教覆钵式塔。
白塔寺
白塔寺简介
白塔寺
北京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历经八年设计建造而成,是元大都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也是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白塔
白塔
白塔建于元代,高约51米,通体洁白,砖石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组成,其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佛塔。
白塔的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的高台,呈T形,现高出地面2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在其方形的中心,筑成多折角方形的塔座,面积为804平方米,塔座叠成三层,共高9米,最下层为护墙,上两层为须弥座,每层的四面都左右对称内收两个折角,因而上、下、左、右、前、后,都形成许多角石。尤其是须弥座的束腰部分,两边有立柱,上下有枭枋,衬托出许多小立面,造型优美,使整个塔座富于层叠变化。塔座上的塔身主体,呈大圆形覆钵体,有7条宽大的铁箍,由各种大小锔子疏密相间地将它们紧锔在塔身上,塔身底部与塔座相结合处,有一圈以24个仰莲瓣组成的莲座,上而还有内迭的5道金刚圈,这使方形塔座自然的过渡到圆形塔身。
覆钵体上端又间砌一层小须弥座。它的上部是一个硕长的“十三天”(又名相轮),呈圆锥体,体身砌成13道水平轮圈,下大上小,重叠而上。顶层是一个直径为9.7米的大华盖(又称天盘),呈盘状,厚木做底,铜制板瓦做盖,周沿像流苏一样垂挂着36片铜制透雕的华鬘,每片宽约1米,长2米,下面各吊挂着一个风铃。华盖顶部中央,竖起一个高约5米、重约4吨的空心铜鎏金塔剎,呈小宝塔状,塔剎的高度与坡度恰恰构成了“十三天”大圆锥体的锥尖部分,使之与“十三天”成为一个整体,这在我国现存古塔塔剎造型中是绝无仅有的。
白塔寺历史文化展
白塔寺历史文化展
白塔寺历史文化展
主题:白塔寺历史文化展
展馆:白塔寺西配殿
时间:常设展
白塔寺历史文化展
“白塔寺历史文化展”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按照时间顺序为大家展现了白塔及白塔寺的历史沿革。展览以传统手工工艺与数字化声光电科技手段结合的展示手法,浓缩呈现了白塔寺前世今生。
打卡攻略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
(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售票入馆)
周一闭馆
咨询电话
010-66166099
【具体场馆情况请以实际为准】
本文原文来自文化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