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泼水成冰,小心变泼水成伤!
哈尔滨泼水成冰,小心变泼水成伤!
近日,一位来自江西的游客江女士在黑龙江体验“泼水成冰”时,因操作不当被热水烫伤,头部起了小水疱。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热门冬季活动安全性的关注。
“泼水成冰”是近年来在冰雪旅游中备受欢迎的体验项目。当热水被泼向寒冷的空气时,会迅速凝结成冰晶或冰雾,形成壮观的视觉效果。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却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泼水成冰”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危险?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任延宇解释说,“泼水成冰”并不是水直接结冰,而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在极端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这个过程需要两个关键条件:极低的气温(通常在-30℃以下)和高温的水(90℃以上)。当热水遇到冷空气时,会迅速蒸发并凝华成冰晶,从而形成我们看到的“泼水成冰”现象。
然而,这种看似炫酷的效果背后却暗藏风险。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病区主任医师赵震宇指出,为了达到“泼水成冰”的效果,水温通常需要达到90℃以上。这样的高温水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烫伤。赵震宇医生表示,近期医院收治的因“泼水成冰”导致烫伤的游客明显增多,烫伤部位多集中在头、面部、手和脚。
那么,如何才能安全地体验“泼水成冰”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选择合适的气温:气温最好在-30℃以下,-40℃以下更佳。如果气温不够低,需要有大风帮助迅速带走水蒸气中的热量。
使用合适的容器:避免使用带盖的容器,选择敞口容器,水不要装得太满,最多装2/3。
穿戴防护装备:戴好帽子、围巾,最好穿着防水衣物,包括防水手套和外套。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最好在清晨气温最低、光线较好的时候操作,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或障碍物。
掌握正确的泼水技巧:将手臂伸直,用力向上甩,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泼水。
注意水量:不要使用太多水,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不幸被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如果伤口与衣物粘连,应用剪刀剪开衣物。出现水泡时,切忌弄破或涂抹牙膏、酱油等,应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哈尔滨冬季的气温虽然寒冷,但并不总是达到“泼水成冰”所需的极端低温。根据历史数据,哈尔滨冬季的平均最低气温为-9℃,平均最高气温为1℃。极端情况下,气温可以达到-43.3℃。因此,在体验“泼水成冰”前,一定要先确认当天的气温条件。
专家提醒,虽然“泼水成冰”很有趣,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轻易尝试。同时,游客在参与任何新奇的旅游项目时,都应充分了解相关安全知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