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1尾“锦鲤”跃上春晚,揭秘舞蹈背后的科技与艺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34: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1尾“锦鲤”跃上春晚,揭秘舞蹈背后的科技与艺术

除夕夜,当11尾“锦鲤”游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号演播厅的舞台上时,无数观众的心被这幅唯美画卷所打动。2024年春晚原创舞蹈《锦鲤》以其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象和创新的技术手段,成为当晚最令人难忘的节目之一。

01

空中起舞: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锦鲤》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前所未见的舞蹈形式。威亚舞蹈并不新鲜,但普通威亚只能完成直线升降和平移,难以展现出鱼儿随波“荡漾”的感觉。而《锦鲤》中演员的舞步一点一蘸,如同踏着碧波律动,秘诀就在于为该舞定制的原创性技术:在威亚上增加弹簧绳。

经过一系列拉力、弹力、拉破力的测试,剧组选用了一款用于捕捉鲨鱼的弹簧绳改装到威亚上。别小看这一个改装,它让演员与威亚之间瞬间有了互相作用力。在传统的威亚舞蹈中,人与威亚互不作用,人是被动吊起,不必发力,行动轨迹完全被威亚控制;而在《锦鲤》中,人要去“感知”绳索,用强大的腹核心控制去借力或对抗弹簧绳的伸缩,主动控制自己的行动轨迹。

02

高难度表演:演员的坚韧精神

演员需要驾驭装置,而不是被装置驾驭。威亚加了弹簧绳,驾驭难度几乎呈指数级增长。在舞蹈中,弹簧绳的伸缩会在瞬间给出一个强大的助推力并迅速将这个力消解掉。加上威亚线很长,演员荡出去偏差5度再荡回来就会偏离目标位置。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威亚拽着“乱飞”,这种对表演精确度的要求在其他舞蹈中极其罕见。

用领舞华宵一的话来说:“落地发力的时机错过0.01秒,我蹬地就借不住力量,身体就被威亚带走了。所以我要跟它抢时机,每一次发力都要非常精准。”跳《锦鲤》,要时时刻刻与绳索“沟通和对话”。

在一次次空中发力中,裙子也成了易碎品。为了让衣裙有最好的滞空效果,剧组选用了最轻薄的真丝面料,结果成了“一次性服装”。只消一次排练,裙子就会被不同程度地撕破,大家日常的练功裙快被撕成了破布条。

03

艺术价值: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锦鲤》融合了现代舞和古典舞等多种元素,是一种写意的表达。由于没有参考案例,主创团队在前期编排舞蹈时试验了许多动作,“可能试验了1000多个动作,最后在舞蹈里呈现给大家几十个动作”。

“有人看完这个节目会觉得是一群少女,有人觉得它们是一群鱼,我觉得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就是希望观众看到它感受到美,在新春之际接收到这种美好的寓意。”刘惠子说。

04

创作历程:从构思到舞台

《锦鲤》的创作始于2023年9月,是为总台龙年春晚打造的原创舞蹈。导演刘惠子四五年前就想创作一个和鱼有关的舞蹈节目,“鱼的灵动很适合用舞蹈表达”。这一次他们选择用立面空间来呈现鱼群,“我们把整个水面立起来,观众就能像在海底世界一样,看这些‘鱼’游动”。

如何让舞蹈演员在立面空间表现鱼群?主创团队第一个想到的是威亚。但他们很快发现,威亚的钢丝没有弹力,演员只能直上直下运动,无法呈现鱼群轻盈婀娜的姿态。经过反复研究,主创团队借鉴了瑜伽馆的弹簧绳,将弹簧绳与威亚结合,制作出具有弹跳性能的威亚装置。刘惠子称,“舞蹈演员既能通过弹簧绳,表现鱼群的荡漾感,又能借助威亚,瞬间被拎到半空。从技术角度来说,弹簧绳加威亚是首次创新”。

05

舞台效果: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对舞蹈动作精雕细琢,《锦鲤》的舞台效果和演员的服装造型也充满了匠心。演员裙摆长度将近2米,前后试了20种材质,选取最轻盈的服装打造水中曼妙的效果。舞台选择了油画质感的大屏,背景的蓝绿色系和演员裙摆的红白色产生撞色效果。演员脚底的水波纹采用实时交互技术,地屏水波粒子跟随着演员的动作变化而变化。

06

结语:创新与传承的完美演绎

《锦鲤》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创新和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这个节目不仅是央视春晚的创新之作,也是中国舞蹈艺术的一次突破。它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坚韧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