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读表情的时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读表情的时代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228628507_119774

网络表情符号(颜文字)是互联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从最早的ASCII字符到现代emoji,再到各种自制表情包,这些小小的符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读表情时代”。

1982年9月19日,IBM公司的研究员斯科特 ・法尔曼(Scott Fahlman)用一组简单的符号构成的“:-)”,成为改变网络历史的一张笑脸。对于这些表情,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甚至每天都在用,甚至使用它比文字输入还要多。它就是颜文字(Emoji) 。Emoji 来源于日语,其含义是“绘(e =图片)文(mo =写)字(ji=字 符)”,1995年发明它的人——栗田穣崇曾说过:“那时我们觉得,如果能拥有像emoji 表情符号之类的东西,那就可能让人在打字时,做到如同面对面的交流。”颜文字是世界最年轻、最全球化的语言,不到20年的时间,几乎每台手机能发出和接收颜文字,颜文字的文字方式已经突破了语言本身的界线,有如在重建巴别塔。界面设计的最终原则就是能通过机器,达到人与人之间更好的表达和沟通。而颜文字的出现就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最早的颜文字可以追溯到1862年纽约时报一篇对林肯总统的报道, 其中 (applause and laughter ;)就出现了一个侧面眨眼笑脸的符号。对于这个是不是颜文字,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是错误,也有人认为它出现在笑(laughter)之后 , 是一个有含意的用法。无论如何,在今天看来,我都相信这就是一个颜文字。

最早被大家公认的颜文字被称为改变网络历史的一张笑脸,1982年9月19日,IBM 公司的研究员斯科特・法尔曼(Scott Fahlman)用一组简单的符号构成的“:-)”,教会了大家这是一个笑还可以这样表达。

之后,由ASCII 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 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聊天软件中出现了大量由符号构成的表情,这也是网络时代带给国民的共同记忆。由于输入法的不便捷,以及语境表达的不明确,网络表情符号不断地进

行着更新换代,从第一代由标点符号组合来模拟表情的颜文字,到第二代大众熟知的emoji 表情,再到第三代由用户自发的以截图、拼贴等手段制作的网络表情符号,构成了现在微信、QQ等聊天软件的固有表情包模式。大量的网络表情符号都是由用户自行设计的,不仅更加贴近现实需求,还能够满足定向用户的审美。网络表情符号成为了亚文化的代表,更成为用户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信息化时期人们改变了单纯的文字表达,利用虚拟空间的优势,展现实景聊天或者符号代替语言的时代性。伴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网络表情符号实现了立体感官、动态化的表情符号和模拟现实等方面的拓展。从抽象到具象;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网络表情符号从流行,到已经完全超越了流行符号的概念,成为日常表达,甚至连动画和视频短片也进入表情符号的范畴。表情包的设计也由个人自由创作发展到商业团体开发,社交软件推出了可以投稿上传表情包的平台,个人用户或团队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表情包套装,通过大众的付费使用或赞赏的形式获得利益。

网络表情符号现有形式

全球信息一体化推动了整个网络的发展,网络表情符号的直观性与情感的展示性,弥补了文字在情感传递上的不足。网络表情符号加快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速率,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网络表情符号。其中包括表情展示符号、体态展示符号、搞笑图片及动画等等形式,在演化过程中,含义也逐渐丰富。网络表情符号的景别也从初始的近景表情逐渐转化为中景的部分身体带表情,到最后的无限定景别。使交流者对于电脑显示器的认知不再是一个窗口,而是交流的参与者。更使网络沟通趋向真实化,模仿真实交流方式,让人们沟通便捷,更好的投射出人们的心理。网络表情符号出现了多样性发展,三维表情、动态表情、视频表情、自制表情等众多方面呈现全面发展的迹象。

网络表情符号发展因素

网络表情符号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表情符号是新媒体时代的衍生品,尤其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沟通和交流成为时代特征。在这样的网络交互时代下,网络表情符号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线上社交这种“不在场”的虚拟社交环境中,个性化表达和情感诉求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表情的需求。其次,网络具有年轻化特点。年轻人交流主要为寻求集体安慰、情感宣泄等诉求,在现代网络环境中,简单直接的情感表达、准确幽默的沟通方式,成为年轻人交流的价值取向。这种交往互动机制展现了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网络表情符号被选择的重要原因。最后,网络表情符号在交流中的限定性较少,表情和身体语言是每个国家的通用语言。利用表情和个性化的展示,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字的障碍沟通。

网络表情符号心理因素

网络表情符号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情绪表达作用。情绪表达是指自身情感通过身体、表情、语言、行为等方式的表达和展现。现有的网络交流中,人们难以得到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交互体验,没有表情、动作等情绪表达,单纯的文字表述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措感和苍白感。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完全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用户可以隔着媒介,完成情感的精准传达,从而降低虚拟带来的不真实感。这种方式打破了地理空间给人的限制,使人虽不见面却获取了真实的情感体验 。

网络表情符号的沟通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性化表达是自我向外界展示的过程。个性化表达是富于变化的,而网络表情符号正是个性化表达的典型代表。 展示自我,明确自身形象,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解读,网络表情符号大大改善了“不在场“社交中个性化情感表达匮乏的现状。

第二,“短平快”沟通。现代社会的沟通方式呈现扁平化趋势,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主要模式转变为“短平快”的沟通方式。大量的信息交流和转化过程容易出现误解和缺失等问题,而网络表情符号正可以将二者的优点兼容起来。网络表情符号符合“短平快”的沟通方式,直观准确,更是由于其含义的简单直白,不容易造成信息的误解。同时,网络表情符号也符合现在人们更喜欢和习惯获取信息的读图方式,图像表达更宜阅读。

第三,表情符号不仅可以超越语言的界限,使交流方式变得便捷丰富,也可以助力社交媒体开启新时代-“读表情时代”。网络表情符号已成功改变现有的交流方式,成为通用语言。利用网络表情符号的特殊性,改变原有的沟通方式,网络表情符号使线上社交形成了全新的“语法结构”,以表情符号作为形容词来润色和修饰文字语言,使情绪得到更充分的表达。甚至可以代替文字直接传递信息。

网络表情符号未来发展方向

201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将首套由栗田穣崇设计的176枚emoji表情纳入自己的藏品收藏。

网络表情符号未来发展将向着虚拟现实的方向发展,没有声音、表情和语调的陈述,文字表述难以准确表达。但在虚拟场景下网络表情符号是对文字表达的补充,是一种态势语言,能够更好地辅助用户交流,也能够使网络沟通的形式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准确。网络表情符号是可设计的,其主体是图片或动态图片,这是设计介入情感体现的重要契机。在未来的网络表情符号发展中,个性化、大众化必将是重要发展方向,每个人都将拥有特定的网络表情符号,用来渲泄自身的情感,而动态视频及动画表情符号,更加直观,使网络表情符号突破了临摹的范畴,成为情绪表达符号化的重要方式。

网络表情符号发展至今,已经与现有的网络词汇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也被称为“伪语境”。这种网络“伪语境”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表情符号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一时呈井喷之态。网络表情符号的种类、方式、形态愈加丰富,但往往过于复杂。最终网络表情符号一定会归于简化和简洁,这是却繁就简、大浪淘沙的过程。同时,网络表情符号还将向商业周边方向发展,通过网络表情符号的大量运用和传播迅速等特点,植入个人品牌。利用客户群体对产品形象的喜爱,提高市场份额,贩卖衍生周边产品。政府部门也可以运用这种亲民的方式来传递价值观。

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而社交媒体和工具为网络表情符号提供了展示平台。网络表情符号为更好地完成沟通交流的过程,提供了纯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网络表情符号给消费者带来的用户体验更为直观和丰富。表情文化对语言学本身来说就是创新性的发展,而对于表情符号的使用更是改变现有的沟通交流方式,甚至无需语言或文字就能进行沟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