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饮用纯净水真的安全吗?专家解读健康风险
长期饮用纯净水真的安全吗?专家解读健康风险
“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缺钙、体质变酸、免疫力降低。”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争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饮用水中的营养》报告中指出,长期饮用纯净水或低矿物质水确实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纯净水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可能对肠黏膜、代谢及矿物质平衡产生直接影响。
纯净水的制备与特点
纯净水是通过反渗透、蒸馏等技术处理的水,去除了水中的矿物质、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杂质。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纯净水具有以下特点:
- 高纯度:几乎不含任何矿物质和杂质
- 强溶解性: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
- 酸性:pH值通常低于7,呈弱酸性
- 腐蚀性:对金属管道有腐蚀作用
健康风险
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带来以下健康风险:
矿物质流失:纯净水的强溶解性可能导致人体细胞内的矿物质逆向渗透,随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柴巍中教授指出,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带走人体内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营养吸收受阻: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从饮用水中摄入的钙、镁等矿物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纯净水中几乎不含这些矿物质,导致人体无法从中获得必要的营养补充。
酸碱平衡失调:虽然人体有一套强大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但长期饮用酸性水可能对这一系统造成额外负担。
重金属摄入风险:纯净水的腐蚀性可能溶解管道中的重金属,增加人体摄入有毒重金属的风险。
专家建议
多位医生和营养学专家建议,应选择含有天然矿物质的饮用水。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部分补充人群膳食中的矿物元素摄入,尤其是钙和镁,并在维护心血管健康方面发挥作用。
不同饮用水的对比
矿泉水:富含钙、镁、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合日常饮用,能为人体补充必需的营养物质。但矿物质含量过高可能对肝肾产生负担,需适量饮用。
纯净水:杂质和离子含量极低,适用于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领域,如电子设备冷却、实验室实验等。但不适合长期饮用,尤其是对膳食中缺乏矿物质的人群。
天然水:保留了更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来源和成分多样。但饮用前需确认其安全性和卫生状况。
安全饮水指南
选择合适的饮用水: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需求选择饮用水类型。例如,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人可选择纯净水,但需注意补充矿物质;健康人群则更适合饮用矿泉水或天然水。
保持饮食均衡:通过多样化饮食补充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蔬菜、肉类、谷物等食物是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关注水质安全:选择标注有质量安全认证的桶(瓶)装饮用水,注意在最短时间内饮用完毕,以保证安全卫生。
定期检查水质:无论是自来水还是包装水,都应确保其安全性。
虽然纯净水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因饮水而致病的风险,但长期饮用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因此,建议选择含有必要矿物质的饮用水,并保持均衡饮食,以维护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