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真人》里的传统文化,你get到了吗?
《蛊真人》里的传统文化,你get到了吗?
《蛊真人》是网络作家蛊真人的代表作,于2012年开始连载,并在2020年完结。这部玄幻修仙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复杂的人物塑造闻名,尽管曾因敏感内容被下架封杀,但其影响力仍在网文圈内持续发酵。
蛊术文化:神秘力量的传承
《蛊真人》的核心元素是“蛊”,一种蕴含超自然力量的生物。修行者通过养蛊、炼蛊提升实力,这种设定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巫蛊之术。在古代,巫蛊之术常被描述为一种能够操控人心、致人于死地的邪恶技艺。而在《蛊真人》中,蛊术被赋予了更多神秘色彩,如通过特殊方法培育的毒虫,具有各种神奇的能力。
例如,酒虫以酒水为食物,能凌空飞行且可凝练提纯真元;月光蛊是古月一族镇族蛊虫,为攻击类蛊虫,晶莹剔透像蓝水晶,能在空中凝成幽蓝色月刃进行远程攻击;春秋蝉由红莲魔尊创造,是方源宙道分身本命蛊,位列天下十大奇蛊第七位,头部和腹部棕黄,表面有年轮状纹理,背部双翼宽大半透明且交叠,翅膀有网状叶脉纹路,可携带宿主意志穿越回过去,让宿主多次重生。
五行八卦与道教文化:天地运行的法则
在《蛊真人》的世界观中,五行八卦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例如,书中提到的“洞天福地”就与八卦方位有关,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道教文化中的五行八卦,融合了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星图、占卜等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世界观。
洞天福地是蛊仙的空窍外化小世界,独立于主世界,每个小世界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而且与宿主没有强绑定关系,如果宿主死亡洞天福地也会存在一段时间。洞天福地通常会有天灵或地灵,是在宿主死亡后由其执念幻化而成,如果生前有未了的心愿,就会化作传承等候他人协助完成。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载体
书中描述了多个传统节日的场景,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习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春节时的鞭炮声、元宵节的灯笼、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儒家思想与道家哲学:人物行为的指引
《蛊真人》中的人物行为和对话中,时常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如忠诚、孝道等。主角方源原本是现代世界的高中生,在重生到蛊世界后,发现自己拥有魂穿能力。他利用这一优势不断逆袭,从底层逐步崛起为强大的蛊仙。然而,他的手段冷酷无情,为了追求永生不惜牺牲他人,这种行为引发了读者对其道德性的广泛争议。
方源等角色的修行理念,与道家追求长生不老、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相似之处。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以"道"为核心,主张自然无为,强调顺应天道,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与超脱。方源对长生的追求,正是道家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地理设定:传统文化中的地理认知
书中的五大区域设定(南疆、中洲、北原、西漠、东海)与中国古代的地理分区有相似之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地理认知。南疆环境恶劣,人类通常以家族的形式,建造山寨,龟缩一隅;中洲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拥有最发达的城邦和最强大的势力;北原地广人稀,气候严寒,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西漠是荒凉的沙漠地带,隐藏着许多古老的遗迹和秘密;东海则是一片神秘的海域,传说中有许多仙岛和海妖。
《蛊真人》凭借宏大的世界观、复杂的设定以及对人性深刻的探讨,吸引了大量粉丝。它不仅是一部娱乐性极强的小说,更引发了关于命运、阶级固化及道德选择的思考。如果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不妨来看看这部作品,看看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有趣的传统文化元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