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丁·塞利格曼教你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丁·塞利格曼教你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

引用
知乎
6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6589328
2.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395411/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A0%E5%BE%97%E6%80%A7%E6%97%A0%E5%8A%A9/2091594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F%92%E5%BE%97%E6%80%A7%E5%A4%B1%E5%8A%A9
5.
https://www.juguandian.com/blog_q/sub/learned-helplessness_cn
6.
https://wiki.mbalib.com/wiki/%E4%B9%A0%E5%BE%97%E6%80%A7%E6%97%A0%E5%8A%A9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人可能会感到生活压力重重,时常陷入一种无力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0年代提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为理解人类心理困境的重要理论之一。

01

从动物实验到人类心理:塞利格曼的突破性发现

塞利格曼最初是在对动物进行实验时发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狗分为三组:第一组狗可以避免电击,第二组狗无法避免电击,第三组狗则完全不接触电击。实验结果令人震惊:那些无法避免电击的狗,在后来有机会逃脱时,竟然选择了被动接受,甚至不尝试逃离。

这一发现后来被扩展到人类心理研究中。塞利格曼发现,当人们反复经历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时,也会发展出类似的行为模式:即使在有机会改变的情况下,也会感到无能为力,放弃尝试。

02

习得性无助的三大症状

塞利格曼总结了习得性无助的三个核心特征:

  1. 缺乏动机:面对新挑战时,往往选择不行动或轻易放弃,对小事也缺乏耐心。
  2. 难以从成功中学习:即使取得成功,也难以将其视为未来应对类似挑战的依据。
  3. 情感麻木:在压力事件面前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承受巨大压力。

在现代社会中,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职场上的消极怠工,到学习中的放弃心态,再到人际关系中的被动等待,这种心理状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03

塞利格曼的解决方案:从归因方式到乐观思维

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们后来发现,人类对事件的解释方式(即归因方式)在习得性无助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提出了“解释风格模型”,将人们的思维模式分为乐观和悲观两种:

  • 悲观的解释风格:将负面事件归因于稳定、普遍和内部因素,如“我总是做不好”、“这种情况永远无法改变”。
  • 乐观的解释风格:将负面事件视为暂时、特定和外部因素的结果,如“这次只是运气不好”、“换个方法可能就会成功”。

塞利格曼认为,通过改变归因方式,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可以帮助人们克服习得性无助。具体方法包括:

  1. 关注可控事物: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够影响的范围内,而不是纠结于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
  2. 调整思维模式:当遇到挫折时,提醒自己这是暂时的、特定的,而不是永久的、普遍的。
  3. 培养自我效能感:通过设定小目标并逐步实现,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4. 学习希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对话,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04

结语:重获生活的掌控感

在当今社会,习得性无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但正如塞利格曼的研究所展示的,这种心理状态并非不可改变。通过调整思维方式,培养乐观态度,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记住,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但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在为最终的突破积累力量。正如塞利格曼所说:“乐观不是忽视问题,而是相信问题可以解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