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红树林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文昌市红树林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据统计,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状态。
作为我国红树植物的分布中心,海南岛拥有26种天然分布的真红树植物,占全国红树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海南省持续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退塘还湿、新造红树林等保护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位于海南岛东北部的文昌市,是海南省红树林分布的重要区域之一。近年来,文昌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里的号召,大力推进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文昌市累计完成新增红树林湿地面积超过5000亩,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在文昌市的八门湾,曾经遍布的养殖塘如今已逐渐被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所取代。通过实施退塘还湿政策,文昌市成功清退了大量养殖塘,恢复了红树林的自然生长环境。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水质,还为鸟类、鱼类和贝类等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文昌市红树林保护的核心区域之一。自2013年以来,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共清退养殖塘5776亩,恢复种植红树林4655亩。随着红树林面积的扩大,东寨港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监测数据显示,东寨港水质从过去的劣Ⅴ类提升为Ⅲ类,鸟类记录从2013年的194种增至229种,尤其是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时隔多年再现。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文昌市还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遭受潮水冲刷、海浪侵蚀严重的区域,保护区利用废弃牡蛎壳在河道边堆叠形成生态消浪护岸掩体,成功护岸5000多米。对于亚健康病树,采用土埋法、塑料薄膜包扎法、生石灰涂抹法等方法进行救治,有效恢复了红树林的生机。
红树林的保护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还为当地社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陵水县,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养殖户转产转业。当地政府统一规划了1.2万亩深海网箱养殖海域和700余亩水产南繁种苗繁育基地,优先安置清退渔民,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当地渔民的生计问题。
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不仅是一场生态保护行动,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实践。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推进,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海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海南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文昌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