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调查:做演员不能放弃「企图心」与「钝感力」
行业调查:做演员不能放弃「企图心」与「钝感力」
在影视行业,演员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尤其是在行业寒冬时期,演员们面临着更多的困境和考验。本文通过采访多位演员和业内人士,探讨了演员在行业中的生存状况和成长方法。
演员要有企图心和功利心,所谓企图心是指要规划自己,多去争取角色。因为演员的生命周期有限,一定要去争取机会。前提是自己要准备好,才能在面对导演和制片人的时候,充分展示,把握机会。
影视寒冬历经几年,不定期的“炸弹”免不了让行业掀起骇浪惊涛。从产业链看,演员无论是处于金字塔层级如何,都或多或少受到波及。在众多演员中,如果又加个限定词“自由”,即没有签约经纪公司、或自行创立工作室的演员,他们的面临的状况或许更为残酷一些。
演员的坚持与自我提升
金牌经纪人(y-agent)近期采访了多位演员和从业者,其中演员苏茂洋、祁圣翰都曾在多部热门影视剧中有过精彩表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苏茂洋参演过《大秦赋》《知青》《激情的岁月》《狂飙》等多部大剧。他在《狂飙》中饰演张大庆,跟张颂文有对手戏。祁圣翰出演过《危险的她》《闪耀的她》《白日梦与她》等作品,除了演员还有歌手身份多栖发展。而演员阿曼,出演过台湾偶像剧教母柴智屏担纲制作人的电视剧《小菊的春天》以及《舍我其谁》等剧。
苏茂洋作品剧照
采访中,我们能感受到因市场和行业等原因面临的选角困境,也能感受到他们向内求索,不断丰富自我的专注认真。如果说演员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他们能为自己争取的范围有限,那么深度参与影视项目的选角公司,可以从另一角度提供关于行业的思考。
此外,星润艺霖Casting创始人仓子及制片人卢卡也从他们的视角揭开一些选角的面纱,带来一些行业启示。
储蓄能量等待机会
苏茂洋、祁圣翰入行多年,在影视行业里沉浮,他们体会过人情冷暖,也见过被乱象扰乱的行业秩序。某种程度上,从他们身上可窥见演员生态的缩影。
“我2007年毕业,经历过一年拍三四部戏,到2020年迎来行业寒冬,周围很多同行都觉得挺难的,大环境对行业的影响也很明显”,苏茂洋说道。
祁圣翰与苏茂洋有类似感受,他从2022年10月到2023年上半年经历了一段拍戏空白期,也看到身边很多演员朋友纷纷转行,有的做直播,有的兼职送外卖,有的做生意,祁圣翰感叹“对上升期的演员,寒冬冲击很大”。
祁圣翰作品剧照
不过随着内容为王和降本增效等积极信号释放,如今影视行业似乎开始走上向好的正轨。这给了演员们些许欣慰,甚至带来新的希望。苏茂洋认为寒冬是对行业清洗的过程,能过滤掉杂质,留下真金真钻,这对演员是好事。精进演技,成了不论流量还是非流量演员,都必须修炼的课题。
逆境中生存,敬畏心支撑着自由演员们坚持下来,这也是苏茂洋与祁圣翰的信念。在祁圣翰看来,如果真的很热爱表演,就得首先敬畏这份工作,精进自己的业务。苏茂洋也表示,做演员一定要热爱这份职业,同时要对它有憧憬,而且还要义无反顾。
演员阿曼,在上学时候被杨冠玉导演选中,出演了电视剧《小菊的春天》,正式踏进影视圈。毕业后他去横店跑龙套、做群演,甚至有过无戏可拍,在低谷期想过放弃。一次偶然机会,一位演员前辈告诉他,无论做任何行业都要坚持,这给了他留下来的勇气。
演员如果没有经纪公司帮忙推影视资源,只能靠自己或经纪人开拓人脉自行宣传。阿曼说,“艺人应该有自己的宣传渠道,通过这些宣传渠道塑造自身的形象并长期保持更新维护,展示参演的作品做好个人宣传,并培养属于自己的粉丝团体”。
演员阿曼
找影视资源只是一方面,试戏能否通过是他们要跨过的另一关卡。很多演员都经历过试戏无果的打击。苏茂洋表示,看过很多自己喜欢的剧本,但最后没有合作成,通过导演或制片人的口中得知,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是角色已经定好人了。
没有捷径可走,自由演员只能牢牢抓住每次机会,用作品积累口碑来争取更多的表演机会。角色将苏茂洋从深渊拉了出来,他感恩张新建导演的作品《知青》,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他兜里揣着U盘资料去上康城见张新建导演,两人沟通一番。原本以为又是机会渺茫,谁知第二天苏茂洋接到电话去定妆,然后就定下来演了个孙敬文这个角色。
出演《狂飙》,是幸运女神的又一次眷顾。当时他在横店拍戏,接到选角公司电话,表示不管角色大小,一定会尽全力把角色演好。
于是,苏茂洋拿到了张大庆这个嗜赌如命还杀死亲弟弟的角色。他说希望每场戏都有人抽他嘴巴,因为这个角色太欠凑了。张大庆躲在车后座想逃走却被高启强抓个正着那场戏,苏茂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可以往死里打他。那是他被绳之以法的重场戏。
苏茂洋饰演张大庆
他觉得,演戏这件事一定要用命演。可能在30集体量里,就要经历角色的一生,所以怎么能不集中精力去为他付出?这是演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我当时拍《狂飙》,每天听《漠河舞厅》,因为我每天给自己心理暗示就是我要杀人了。一去现场,我说大家最好不要跟我说话,我要在那个情绪状态里,必须要把能量全部集中才能爆发。”
跟苏茂洋坎坷的选角之路相比,祁圣翰自认为还算比较顺,但也遇到过试戏被冷淡对待。回忆起从歌手转做演员的第一部戏《亲爱的她们》,至今印象深刻。
跟张若昀、宋丹丹等实力派和老戏骨对戏,由于第一次拍戏没有经验,他当时觉得能把台词说明白就叫会演戏,是演员了。后来才发现合作的前辈演员经常会临场调整一些戏和台词,这时自己就接不住了。
有场剧里妈妈生病,祁圣翰饰演的儿子做家务的戏因为不够真实,被导演训斥。后来演妈妈的上海话剧团朱茵老师安抚他,告诉一些戏应该怎么演。从那部戏之后,祁圣翰开始对表演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
我在那之后对表演有了真正的兴趣,会报表演班学习,自己也去钻研。其实演员跟歌手不一样,演员真的要踏实地沉浸在生活里,去观察生活和人物,把所有积累的素材放在表演里,这样才自然。
”
演员祁圣翰
作为专业演员,他们都不约而同谈到演员要有企图心和功利心,所谓企图心是指要不断规划自己,多去争取角色。演员的生命周期有限,一定要去争取机会。当然,前提是自己要准备好,这样才能在面对导演和制片人的时候,充分展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把握住机会。
演员试戏未果的情况很普遍,对此苏茂洋认为演员的钝感力很重要,就是心态放平,不管对方态度如何,自己都要积极沟通,因为已经为角色做了准备,那就要让对方知道自己能演好。就像进入考场,要有抗压能力,然后准备充分让自己有自信,才能以专业面貌去面对他们的考验。
站在选角公司的立场,适配度和市场化几乎是每个影视项目选角阶段都要面临的,这也是导致演员试戏成败的关键。因此,平衡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最终的选角结果。
星润艺霖Casting创始人仓子认为演员需要做好自己,拿出专业能力、自信的眼光、谦卑的态度,然后等待机会到来。匹配性对演员能否拿下角色很重要,这也是提高试镜率的关键。
此外,他还给出一些应对试镜的建议。“演员是一个需要展现自我被别人记住的职业,当试戏条件有限,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你的专业能力、台词、形体和情绪百分百拿出来,甚至超常发挥,感染力很重要,争取在专业上获导演肯定。”
信奉长期主义,期待“转角遇到爱”
通常来说,演员签约经纪公司就相当于有了依靠,公司会帮规划表演事业,包括接戏上综艺、宣传营销和参加活动等。规范化管理背后,演员的权益或许得到了一些保障,但难免多少会让渡自主权。
在阿曼看来,有公司确实能接到很多通告,尝试各种角色的机会也会变多,但劣势就是不太自由。祁圣翰提出了不太一样的见解,他认为不管签公司还是经纪人,最重要的是能匹配给自己的资源有多少,以及对方能给予多少专注度。如果公司能给到资源不多,还不如找个对自己很负责的经纪人,所以是否签约经纪公司对他而言,不存在明显的利弊。
苏茂洋用“找对象谈恋爱”形容演员跟经纪人之间的关系。“演员缺乏安全感,是需要情绪价值的,这是职业的特殊性。签什么样的公司或者怎么合作,首先要反观自己,而不是更多的向外要求。先问问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你做到了吗,不能一味要求别人,自己都没有达到。所以演员一定要保持纯粹和初心,不能浮躁。”
演员苏茂洋
经纪人和演员就像一对命运绑定体,荣辱与共,志同道合成了维系两者的纽带。祁圣翰认为要遇到一个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帮助和照顾到自己的经纪人,真的很难。苏茂洋则提到了信任度,演员和经纪人唯有彼此信任,才能相互体谅抱团取暖。
某种程度上,若没有经纪公司支持最直观的就是宣传上或许会掉队。如今多平台宣传几乎成为演员新作面世的标配动作,可对于自由演员来说,没有经纪公司去执行,等于曝光度相对缩减。
在旁人看来的所谓“包装劣势”,苏茂洋、祁圣翰却觉得最重要的宣传途径其实是戏跟角色,只有把戏和角色演好,这才是演员最大的宣传。当有了好作品,是可以口口相传的。
祁圣翰则表示,好的表演、好的作品配上好的宣传,相辅相成,才能1+1>2,这时宣传就是锦上添花。所以充实自己多给角色加分,这才是正道。
对自由演员来说,何为比较理想的经纪模式?苏茂洋认为可概括为跟经纪人达成友达之上、恋人未满。祁圣翰在经历过之前签约公司结果工作人员频繁流动后,他觉得无形中增加的沟通与磨合成本对演员来说可能会浪费时间,而且随着行业门槛降低,一些工种的专业度也有待提高。所以如果能找到好的团队小伙伴做个工作室也不错,重点是演员不能丧失主观能动性。
在阿曼看来,经纪人和艺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合作关系的基石。经纪人需要与艺人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目标和想法。同时,也要及时向艺人传递信息、反馈和建议,确保双方在工作中保持高效的沟通和协作。经纪人应该尊重艺人的意见和决策,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仓子表示,虽从选角的角度,对所有的演员都是一视同仁的,一切以匹配为原则。但具体到电影和剧集在选角上有一定差别。“首先不是所有电影演员都能被平台认可出演S级剧。对电视剧的演员,电影也有门槛。不同内容限定了演员的风格和戏路,因而无论是演员自身的表演还是外形条件,都要从角色适配度出发,是不是完美匹配项目是关键。”
常年和演员打交道,仓子表示只要看到条件好的新人演员,有合适的机会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和导演。因为影视作品最终还是得靠演员完美演绎来呈现给观众,成功的选角也是对选角公司的认可。
作为制片人卢卡表示,制片方更关注的是演员能否适配与胜任这个角色。如果合作过程中合作顺畅且演技被认可,几乎都可以有后续合作。即使是自由演员,懂得自荐形成口碑,保持一定的固定合作关系,还是能有不少表演机会的。
拓宽表演舞台,磨炼是立足关键
当自由演员因种种原因暂时难以彻底消除瓶颈时,练就多重身份成为多面手,是客观条件下的主动求生方式。苏茂洋已经开始做制片人,已完成一部网剧,他的感受是做演员比做制片人幸福。尤其要当一个内容型制片人,懂内容就至关重要。
“我觉得做制片人和做演员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作为演员,能够站在制片人的位置去理解项目的运转有多不容易,对内容有更整体的了解,对我的表演会更有帮助。”
同样开始涉猎幕后的祁圣翰表示,自己正在上中戏的制片人研究生班。更清晰了制片人的职责,要负责判断项目、组建主创团队和演员阵容、懂表演和拉投资,是综合性很强的一个职业。“我觉得至少我各个领域都懂了之后,会更加理解每个部门的职能,我在演戏的时候,也会更加理解和很好地配合。”
演员祁圣翰
随着微短剧、竖屏剧和小程序剧等新兴物种诞生,演员表演的舞台不再局限于电影或长剧集,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苏茂洋和祁圣翰的态度都是积极拥抱。祁圣翰认为演员要顺应时代,不能故步自封。而不管是什么剧,形式不重要,关键还是看内容和作为演员如何去呈现。
苏茂洋觉得坦言能从制片人角度通过不同形式的作品去实现个人表达,是理想状态。作为演员,这些新剧种的表演方式可能和传统影视作品有区别,所以当内容赛道更加垂类细分,演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认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作为过来人,苏茂洋、祁圣翰和阿曼都对新人演员提了一些忠告。“得分清你到底是想成为一个偶像,有粉丝追捧,还是说就喜欢表演,想当个演员。另外就是心态,因为做这个行业经常受打击,你的心态一定要非常坚强,得有一颗强大心脏,才能够坚持下去。”
苏茂洋认为,一定要经过系统学习,明白表演是什么,真的热爱吗。如果是,那就不要瞎琢磨,好好热爱它。然后多看书好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从选角公司的角度,仓子觉得刚入行的演员一定要做好自己,不断磨炼和提升,心态平和很重要,机会来了才抓得住。卢卡则对演员提升演技给出了建议。“决定选角的核心要素,演技始终是第一位的。不拍戏的时候多多阅读,年轻演员还可以找表演老师磨磨戏,如果你足够优秀,在当下几乎是不会被埋没的。”
结语
苏茂洋、祁圣翰、阿曼三位自由演员,折射的仅是内娱演员生态的冰山一角。在马太效应影响下,站在行业顶端的极少数明星被大众看见,而还有众多金字塔基的演员需要表演的机会。
他们可能因为得到一部戏的机会事业柳暗花明,也可能因为失去表演机会就离开演员职业。这也是演员这份职业的残酷性。寒冬还未彻底过去,在春天到来之前,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