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赋能刘氏剪纸:传统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52: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赋能刘氏剪纸:传统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的是千年文化,留住的是民族记忆。”在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秀华的手中,剪纸艺术不仅是一门传统技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如今,这位剪纸艺术家正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延续这份文化传承——AI技术。

01

从童年的热爱到坚守

刘秀华与剪纸的缘分,始于童年的耳濡目染。自幼在奶奶和母亲的影响下,她六岁便迷上了剪纸。从最初的简单图案到后来的复杂作品,剪纸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回忆起童年时光,刘秀华说:“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和母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每逢亲戚邻居有新人结婚,她们总会剪出象征美满和睦的鸳鸯、双喜等精美图案,张贴于房前屋后、院里门外,用来烘托喜庆气氛。”

十五六岁时,刘秀华踏上了外出学习绘画的道路,并考入天津师范大学艺术专业,接受了系统而专业的学习。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剪纸艺术的深沉热爱以及将其发扬光大的决心,她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开启了自己的非遗传承之旅。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周围人的质疑和市场的挑战,刘秀华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逐渐打开了局面。她设计剪纸产品,创办剪纸艺术传承中心,带动残疾人士、下岗工人就业。同时,她还常常带领青年志愿者走进学校、社区、乡村,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年迈老人,她都希望通过剪纸艺术为他们带去温暖与欢乐,让剪纸艺术的种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心中生根发芽,传承发扬。

02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在刘秀华看来,剪纸艺术绝非一成不变。她大胆尝试将传统剪纸技艺与现代创新思维紧密结合,创新性地创作出《空灵古韵》等立体镂空剪纸艺术,这类作品以剪纸为基础,通过立体构型和精雕细刻,将平面剪纸转化为具有空间感的三维立体造型。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传统剪纸的独特魅力,同时赋予了剪纸全新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此外,她还大胆尝试将非遗剪纸技艺与华服设计相结合,通过巧妙的设计、剪裁、创作,制作出剪纸云肩、剪纸披风、剪纸胸针等一系列创意十足的作品。运用剪纸图案形式美法则,进行对称、组合、连续、均衡等处理,将剪纸的平面性与服装的立体性相结合,展现出了剪纸与服饰的双重魅力。

刘秀华多年来深耕剪纸艺术,佳作频出。如16米的《伏羲圣迹图》、32米的《五十六个民族》等。她最满意之作当属2021年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的40多米剪纸长卷《迎着党旗奔跑》,耗时半年,全景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使红色精神闪耀于剪纸艺术。

03

AI技术的创新应用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传统剪纸艺术焕发新生?刘秀华将目光投向了AI技术。她尝试借助AI技术对作品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AI为她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与思路。

“AI可以根据剪纸的传统图案创造出新的、更具有现代感的、更有立体感的设计。”刘秀华说。AI技术不仅能够模拟传统剪纸的风格,还能生成多样化的图案,为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活力。通过AI生成的图案,刘秀华可以快速预览设计效果,优化创作流程,提高创作效率。

展望未来,刘秀华表示,希望AI能助力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让刘氏剪纸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加强与动画、服装设计等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创作出多元作品,吸引广泛受众;利用AR、VR技术,为观众带来新奇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剪纸艺术,传承这一古老技艺。

04

未来的规划与愿景

说起刘氏剪纸的传承发展,刘秀华早有规划。她表示,一方面将致力于借助AI进行数字化创新,利用社交媒体吸引年轻人参与;另一方面要拓宽市场,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同时,着重加强教育培训,开展剪纸培训,助力残疾人士、下岗工人及农村青年掌握技艺,实现创业就业,让刘氏剪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5年,我计划创作一幅民族大团结主题剪纸捐给中央民族艺术博物馆,以此表达我对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 谈及新年的计划,刘秀华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她还透露,将设计一系列生肖蛇相关作品,例如将蛇与金鱼、福字等吉祥物融合,寓意富贵繁荣,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此外,刘秀华还打算设计一些具有互动性的剪纸作品,如立体剪纸或可拼接组合的剪纸块,让人们新年与家人体验剪纸乐趣,增进互动和情感交流。

“相信未来在AI技术的助力下,刘氏剪纸将踏上全新的征程,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同时也为河南乃至全国的非遗传承与发展事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与启示,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刘秀华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