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血管疾病全球流行病学概况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政策动向
2024年心血管疾病全球流行病学概况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政策动向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由2.7亿例激增至5.23亿例,增长几乎翻了一番。同时,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也持续增长,从1990年的1210万稳步增加到2019年的1860万。
本文基于药融咨询《中国心血管系统药物分析报告》内容,将为大家呈现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概览,深入解析其发病趋势与现状。
一、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1. 总体流行情况
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态势严峻,表现为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一状况更为突出。城乡地区CVD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且自2009年后,农村地区的死亡率已超越并持续高于城市。从1990年到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分别增长了93.75%和99.75%,死亡率亦增长了57.39%,揭示了防控工作的紧迫性。
2. 疾病危险因素
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可归因于多种因素。高收缩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饮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环境颗粒物污染、吸烟、空腹血糖高、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肾功能障碍、固体燃料造成的家庭空气污染、铅暴露、低温、二手烟暴露、大量饮酒、运动量少以及高温等因素均对心血管健康构成威胁。
在所有代谢危险因素中,高收缩压是导致全球年龄标准化CVD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最大因素,2022年导致的年龄标准化CVD伤残调整寿命年为2564.9/10万。
在所有行为危险因素中,饮食因素是导致年龄标准化CVD伤残调整寿命年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最大的环境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CVD,除了需要关注代谢和行为危险因素外,环境危险因素也值得关注。基于中国250个县2013—2018年的时间序列研究发现,暴露于PM2.5重污染事件导致CVD死亡风险增加1.09%。
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1%的CVD负担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所致,LDL-C水平升高是ASCVD的第二大归因危险因素,仅次于血压升高。
2013-2018年,对30693例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中国T2DM患者冠心病的粗患病率为23.5%。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网络2016年度报告显示,不同疾病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不同:CKD患病率在CVD患者中为7.96%。
3. 心血管疾病细分情况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至202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估计已达到3.3亿。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外周动脉疾病紧随其后,患病人数达到4530万。脑卒中病例达1300万人,冠心病病例达113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