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交大、复旦凭科研创新突破,双双跻身全球大学百强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03: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交大、复旦凭科研创新突破,双双跻身全球大学百强

2024年8月15日,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这份备受关注的榜单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再次展现出强劲的学术实力,分别位列全球第38名和第50名,双双跻身世界百强。

01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双轮驱动

上海交通大学在科研领域持续领跑,其成功秘诀在于创新的科研机制和高效的成果转化模式。学校首创的“完成人实施”成果转化模式,通过赋予教师更大的专利权自主权,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这一模式下,教师可以按照专利成本价格回购学校专利权,或按评估价格向科技企业转让,形成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完成人+教师自主实施创业+高校未来收益保证”的良性循环。

这一创新机制的成功案例当属“术锐®机器人”。作为中国首台获批上市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术锐®机器人已完成逾500例手术,成功率高达100%。更令人瞩目的是,该机器人已在全球布局694项知识产权,包括353项已授权专利和341项待授权专利,覆盖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02

复旦大学: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并重

复旦大学则在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两个维度同时发力,展现出强劲的科研实力。在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复旦大学斩获22项奖励,其中包括8项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在集成电路领域,复旦连续三届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彰显了其在这一“卡脖子”技术领域的突破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复旦大学设立了规模达1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和科创投资基金。其中,科创母基金已超额完成首个5亿元目标,计划明年达到10亿元规模。同时,学校还绘制了覆盖5900多位科研人员的“科创地图”,为筛选和培育高潜力科技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复旦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特别注重破解“死亡之谷”难题。通过成立F-LAB项目,学校致力于加强原创性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为青年科学家和校友提供课程赋能、陪伴辅导等“一站式”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培育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明星项目,也为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科创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双子星闪耀:为国家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佼佼者,其科研成就不仅体现在学术排名和获奖数量上,更在于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两校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完成人实施”模式,成功孵化了一批优质科技企业,为高端医疗装备等关键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复旦大学则通过设立科创母基金和绘制“科创地图”,构建了系统性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破解“死亡之谷”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将继续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