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四宝齐聚,万只朱鹮见证:中国最大生物基因库的保护之路
秦岭四宝齐聚,万只朱鹮见证:中国最大生物基因库的保护之路
巍巍秦岭,横亘于中国腹地,这座被誉为“中华民族祖脉”的山脉,不仅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更是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避风港。在这里,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这“秦岭四宝”自由繁衍,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秦岭四宝”:自然界的精灵
秦岭大熊猫,作为大熊猫家族中的独特成员,其体型较其他山系的大熊猫更为硕大,脸型圆润,最特别的是,这里的大熊猫还拥有罕见的棕白色变种。这种独特的毛色迄今为止只在秦岭地区被发现,人们打趣说“大熊猫终于可以拍彩色照片了”。
秦岭羚牛,又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体型硕大,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也是秦岭当之无愧的“霸主”。它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所以也称“四不像”。每年六七月份,秦岭羚牛聚集在高山之巅,为爱决斗、繁衍生息。它们聚群少则十几头,多则几十头乃至上百头,蔚为壮观。目前,保守估计秦岭羚牛数量约5000—8000头。
川金丝猴,分布在秦岭地区的金丝猴是川金丝猴秦岭亚种。它们鼻孔向上仰,颜面部为蓝色,因此也称仰鼻猴、蓝脸猴,常常活跃在海拔2000—2800米的针阔混交林地带,过着群居生活。金丝猴家族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寻得野果之类的美味佳肴,必让家长大公猴、幼猴先食,余下的方才分食。若谁敢不遵守猴规,定会受到家法的严惩。在金丝猴的社会中,没有“猴王”之说。它们的家庭是一夫多妻制,也就是一只成年雄猴作为家长和多只雌性生活在一起并繁衍后代,组成一个家庭。多个家庭单元再聚集在一起,共同觅食、活动和休息,组成了一个大的繁殖群。金丝猴这种由单元、分队、群组、社群层层嵌套的独特社会结构,科学家们称为“重层社会”。这种社群结构是为了克服近亲交配、最大限度地获得遗传多样性。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系东亚特有种,唐代诗人张籍在游终南山时目睹朱鹮身姿后一见倾心,在《朱鹭曲》中记录下了朱鹮的美妙身姿,“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但如此漂亮的鸟儿却曾在20世纪一度销声匿迹。1981年,我国专家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7只野生朱鹮。经过42年不断保护,朱鹮种群数量已从被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全球突破万只大关,野生种群栖息地面积由被发现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其受危等级也由极危调整为濒危,栖息地由最初发现时的洋县姚家沟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呈现出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双增长的良好态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如今,朱鹮早已跨越秦岭,从长江流域扩展至黄河流域。
秦岭:天然的基因宝库
秦岭不仅庇护着“四宝”,更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基因库。这里生活着400多种野生动物,包括金雕、金钱豹、林麝等珍稀物种,还有3000多种植物,从太白红杉到独叶草,每一种都承载着自然演化的奥秘。
近年来,秦岭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陕西省建立了115处自然保护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占秦岭区域总面积的45.24%。持续的保护措施使得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5%以上,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栖息环境。
保护成效与未来展望
以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经过40年的保护,区内川金丝猴数量从最初的1200只增长到1900只,大熊猫数量增加到50多只,羚牛从400头增长到599头,金钱豹也有10多只。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保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
然而,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气候变化对竹林生态的影响、栖息地碎片化、人类活动干扰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科研机构正积极开展研究,如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与生物保护研究所计划在岷山、凉山、秦岭等地开展气候变化对竹林生态影响的研究,评估野外大熊猫的移动,监测栖息地其它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建竹林栖息地,增加栖息地的连通。
探秘秦岭:一场与珍稀物种的邂逅
想要近距离观察这些珍稀物种,不妨规划一场秦岭生态之旅。南五台、翠华山、秦岭野生动物园都是不错的选择。
南五台是佛教名山,有五座山峰,自古为佛教名山与避暑之地。古称太乙山,为“终南神秀之区”。山上有清凉、文珠、现身、灵应、观音五峰,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
翠华山是地质公园,有山崩遗迹,是陕西省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茂密森林和丰富生物多样性见长,适合徒步和摄影。
秦岭野生动物园则提供了观赏多种珍稀动物的机会。这里不仅有“秦岭四宝”,还有黑熊、斑羚等其他保护动物。冬季淡季成人票价仅需20元,园子不大,一般不需要观光车,进院就可以走着去挨个看动物,金丝猴、朱鹮、黑熊、斑羚、未成年大熊猫等。七仔需要往山上走点,在熊猫馆一
秦岭,这座横亘千年的山脉,见证了无数生命的繁衍生息。如今,它更成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庇护所,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呵护。让我们携手守护这片绿色家园,让“秦岭四宝”及其他生灵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让秦岭的生态之美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