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你饮食管理“四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你饮食管理“四高”
“四高”问题,饮食管理是关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最新发布的《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为我们提供了权威的指导。根据该指导原则,在营养方面,成人高血压、高血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四类慢性病患者要坚持健康膳食、控制能量摄入、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限制烟酒或不饮酒等;在运动方面,四类慢性病患者要坚持有规律的运动,适度量力,循序渐进等。
高血压:从饮食到运动的全方位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5%。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人类正常血压应低于120/80mmHg。降压目标方面,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建议,年龄65~79岁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在能够耐受情况下可降至<130/80mmHg;年龄≥80岁的患者,血压≥150/90mmHg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首先将血压降至<150/90mmHg,若耐受良好可进一步降低。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则建议,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在饮食管理方面,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限制钠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 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
- 控制总热量:避免肥胖,维持健康体重。
-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等。
- 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多吃蔬菜和水果。
- 限制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纯酒精,女性减半。
高血糖:精准控制,远离并发症
高血糖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状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50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更高。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降糖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在饮食管理方面,高血糖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控制总热量: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 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合理。
- 选择低GI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等。
- 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血糖升高。
- 限制甜食和高糖饮料: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
高血脂:从源头控制心血管风险
高脂血症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脂质合成和代谢紊乱的疾病,成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约为35.6%。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健康人群的LDL-C理想水平应低于2.6mmol/L。降脂目标因个体而异: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应降至<1.8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4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应降至<1.8mmol/L;高血压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降至<2.6mmol/L。
在饮食管理方面,高血脂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减少动物脂肪、烘焙食品等的摄入。
- 控制胆固醇摄入:每天不超过300毫克。
-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深海鱼类、坚果等。
-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
- 限制糖分摄入:避免高糖食物和饮料。
-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高尿酸:远离痛风,保护肾脏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总体患病率约为13.3%。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成年人,不分男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在饮食管理方面,高尿酸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
- 控制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和烈性酒。
- 保持充足水分: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毫升以上。
- 适量摄入低脂乳制品:有助于降低尿酸。
- 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钾,有助于降低尿酸。
- 限制高糖食物:避免果糖摄入过多。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对相关慢性病患者营养和运动等非药物措施干预和指导,引导公众提高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健康意识,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有效控制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