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双璧:一座明代古城,一段水上长城
葫芦岛双璧:一座明代古城,一段水上长城
葫芦岛,这座位于辽宁省东北部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更孕育了两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瑰宝——兴城古城和九门口水上长城。这两处景点,一个凝聚着明清时期的军事智慧,一个展现了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堪称葫芦岛的双料宝藏。
兴城古城:穿越时空的明代军镇
兴城古城,又名宁远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这座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的古城,历经数百年沧桑,依然屹立于辽西走廊的咽喉之地,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古城呈正方形布局,四面皆有城门,城中心矗立着雄伟的钟鼓楼,高17.6米,基座边长20米,始建于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钟鼓楼不仅是古城的制高点,还是古代报时和报警的重要设施。登上钟鼓楼,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布局,感受其严谨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的瓮城,城墙四角设有炮台,用于架设红夷大炮。这些炮台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著名的“宁远大捷”中。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袁崇焕以不足两万人的兵力,成功击败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两次进攻,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明清战局,也奠定了兴城古城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古城内还保留着众多历史遗迹,如文庙、蓟辽督师府等,每一处都凝结着明清时期的文化记忆。近年来,兴城市政府大力开展古城保护工作,不仅修复了古城墙和古建筑,还恢复了古城内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开城揭匾仪式”和“灯光秀”,让游客得以领略古城昔日的繁华与辉煌。
九门口水上长城:长城遇水的奇观
如果说兴城古城展现了明代军镇的威严,那么九门口水上长城则呈现了长城文化的另一面——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九门口长城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境内,全长1980米,南端与山海关相连,北端延伸至九江河南岸。其最独特之处在于“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的景观。长城在宽达百米的河面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这种设计在中国长城中极为罕见。
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现存部分主要为明代所建。河床全部用巨大的条形石块铺成,不仅稳固了长城的基础,还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景观。据考古发现,这里出土了大量铁炮、石炮、青花瓷碗等文物,反映了明代军事防御情况和军士生活。
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开发长城文化资源,建设了九门口长城博物馆,全面展示了葫芦岛域内长城风貌及历史文化。同时,依托长城文化,当地发展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也让游客得以近距离体验长城脚下的乡村生活。
葫芦岛的这两处景点,一个凝聚着明清时期的军事智慧,一个展现了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脊梁。无论是想穿越时空感受古城韵味,还是想领略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兴城古城和九门口水上长城都是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