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万大山:守护生态宝藏的秘籍
广西十万大山:守护生态宝藏的秘籍
广西十万大山,这片横跨钦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的广袤山脉,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实施林长制、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措施,持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让这片“生态宝藏”焕发勃勃生机。
林长制引领生态保护新篇
上思县作为十万大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实施林长制,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将生态保护责任落实到人。据统计,目前上思县已设立各级林长120余名,他们定期巡山护林,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猎捕和盗伐行为,成为守护这片绿色家园的“生态卫士”。
在林长制的推动下,上思县还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绿网·飓风”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2023年,全县共查处涉林案件12起,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为野生动植物营造了安全的栖息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得益于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十万大山已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安居之所。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包括中华穿山甲、云豹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如猕猴、黑熊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包括德保苏铁、石山苏铁等珍稀物种。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在苏铁植物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全国苏铁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通过建立多个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基地,成功保护了90种苏铁植物。其中,南宁植物园(青秀山)的苏铁植物专类园,经过25年的持续保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苏铁植物迁地保护基地。
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广西在守护这片“生态宝藏”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上思县依托十万大山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据统计,2023年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已突破9500亿元,其中林下经济产值达134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上思县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600多元,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广西十万大山的生态保护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片延绵千里的绿色屏障,不仅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未来,广西将继续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持续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广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