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黑神话:悟空全球走红,揭秘孙悟空形象的百年动画演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3: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黑神话:悟空全球走红,揭秘孙悟空形象的百年动画演变

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全球走红,不仅让外国玩家开始接触《西游记》和中国文化,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中国动画和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从1941年的《铁扇公主》到2024年的《黑神话:悟空》,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在动画、漫画、游戏等领域的演变,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霸榜的游戏,刷屏的他

八月末尾,风靡全球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让外国人读起了《西游记》,说起了中国话。中国神话、传统国风、名胜古迹、非遗技艺、文化出海……各类标签吸引全球"天命人"前来"取经"。精致的场面、震撼的声效、熟悉的人物、极具深度的文案……连眩晕的3D都无法阻止"天命人"为之奔赴。热度一路狂飙的"孙悟空"再次给世界带来"亿点"中华文化的热血沸腾!

这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第一次出圈,但每一个"孙悟空"的诞生都曾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60年,114分钟

说起"孙悟空"的非真人形象,不得不提ACG领域(即动画、漫画、游戏)。早在1941年的动画《铁扇公主》及1945年的连环画《西游漫记》中,"孙悟空"的漫画形象就已经出现。不过直到1964年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上映后,更经典的"孙悟空"形象才逐渐流传。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西游记》前七回的故事创作了《大闹天宫》。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绘制工作耗费了几年时间,10分钟的动画就需要7000至10000张的原动画。筹备过程中,动画设计浦家祥前往京剧院学习了三个月,并将所学内容融入几段打戏之中。当时的艺术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震撼世界的中国动画扛鼎巨作,铸就了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传统文化与中国动画

《大闹天宫》的创作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美术设计张光宇根据戏曲脸谱创作出三版孙悟空形象,并根据动画需求逐步改进。玉皇大帝形象出自民间版画,托塔李天王的服饰等设计取材于青铜器。为设计好魔礼青和魔礼红,美术设计特意研究了居庸关浮雕。

场景设计讲究传统绘画中的虚实关系,天虚地实、美轮美奂。武打动作源于戏曲舞台和中国武术。二郎神的武打动作更是取材于武生的动作。《大闹天宫》的创作团队忠于吴承恩的原作,去掉复杂、影响观感的内容,在改编的基础上提出"猴性、神性、人性"三个要求,打造出了永不过时的国家级动画之宝。

中国动画,不只一座里程碑

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 1922年,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拉开中国动画的序幕;
  • 1958年,从皮影戏、剪纸、窗花等艺术形式中获取灵感,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上映;
  • 1960年,取材自齐白石笔下的鱼虾形象,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上映,为世界动画吹来淡雅之气;
  • 1979年,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篇《哪吒闹海》蜚声中外;
  • 1981年,取材于敦煌壁画的《九色鹿》、改编自中国民间谚语的《三个和尚》陆续上映,斩获国际大奖;
  • 1984年,第一部科普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上映,主题曲至今为人传唱;
  • 1986年,经典动画系列片《葫芦娃》上映,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
  • 此后,《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宝莲灯》等名作续写巅峰;
  • 千禧年之后,《我为歌狂》《大耳朵图图》《围棋少年》《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秦时明月》等作品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 近年来,《中国奇谭》《雾山五行》在传统文化中将水墨画发挥到极致,打造出独属于中国的动画美学意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动画电影也为国动画探索出新的发展路线。

无论是动画还是游戏,"经典"都是历经时间和市场考验、永不过时的作品。这些倾注了无数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心血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写照,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接轨开启了先河。这是中华文化的扛鼎巨制,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