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艺芳解读:最新血糖标准出炉!
郭艺芳解读:最新血糖标准出炉!
近日,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详细解读了最新血糖标准,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了解和正确应用血糖标准对于及早发现病情、有效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正常血糖范围
正常血糖水平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根据最新标准,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 mmol/L。这些数值是判断血糖是否正常的首要依据。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两种情况。空腹血糖受损指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之间,而糖耐量减低则表现为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这一阶段是预防糖尿病发展的关键时期。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需满足以下任意一项条件:
- 典型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且随机血糖≥11.1 mmol/L
- 空腹血糖≥7.0 mmol/L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低血糖标准
低血糖的标准因人群而异。对于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为血糖低于2.8 mmol/L;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标准则放宽至3.9 mmol/L。低血糖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其危害不容忽视。
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血糖控制目标并非“一刀切”。例如,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就与年轻人有所不同。2024年发布的《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提出,应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态进行分层管理:
- 健康状态良好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应低于7.5%
- 健康状态中等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可放宽至8.0%
- 健康状态差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可进一步放宽至8.5%
此外,对于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不应盲目追求血糖“正常化”。郭艺芳教授指出,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更为适宜。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反而不利于健康。
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致命威胁。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长期血糖控制带来的益处。因此,在追求血糖控制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低血糖的预防。
实用建议
为了有效管理血糖,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肥胖、高血压患者)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维持健康体重
- 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切勿自行增减药量
- 学习识别低血糖症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了解并正确应用血糖标准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同时密切关注低血糖风险。通过科学管理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