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天气致北京晚高峰拥堵,智能交通系统显身手
恶劣天气致北京晚高峰拥堵,智能交通系统显身手
北京的晚高峰交通压力一直备受关注。据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预测,受大风蓝色预警和冬季恶劣天气的影响,北京晚高峰期间交通压力显著增大。特别是城区东部、西部环路北向南,京藏、京承、京开、京港澳、首都机场高速等主要高速公路出城方向局部路段压力集中。此外,奥体中心体育馆举办的篮球比赛和多处演出活动也将加剧交通拥堵。建议市民提前规划行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注意行车安全。
晚高峰交通压力现状
近期,北京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受冷空气影响,预计7日上午至8日傍晚,本市有3、4级偏北风,西部、北部地区阵风7级左右,山区局地阵风可达8级以上,平原地区阵风6级左右。根据气象部门预报,7日白天晴转阴,傍晚西部北部局地有零星小雪或小雪,最高气温5℃;夜间阴转晴,最低气温-6℃。8日白天晴,最高气温1℃;夜间晴,最低气温-7℃。外出请注意防寒保暖。
8日为三九第一天,4/9限行,加之不利天气影响,预计晚高峰期间,城区东部、西部环路北向南,京藏、京承、京开、京港澳、首都机场高速、京通快速等高速公路,万泉河路、莲石东路等道路出城方向局部路段压力集中,朝阳门、CBD、月坛、马甸、四惠等区域交通压力较大。
应对措施与成效
面对严峻的交通压力,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2024年,北京通过远程处理交通事故15万余起,一般事故平均3.8分钟即可挪车,明显缓解高峰期间“事故致堵”情况。远程事故处理实现了更长时间、更大范围内的覆盖,能够处理的事故类型也逐步拓展。当前运行的“远程事故处理3.0版”系统支持多方视频通话功能,实现当事人与远程民警、保险专员的视频“群聊”。事故处理完毕后,系统将案件推送到保险理赔专席,保险专员会立即跟进,在线定损理赔。2024年,北京累计远程处理交通事故约51万起,约占轻微事故总量的65%,日均处理能力达到1300起以上。司机报警后平均等待时长仅为0.99分钟,事故远程处理平均用时压减至16.8分钟。
未来展望
北京在智能交通领域持续发力,为缓解交通压力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完成600平方公里路侧设施智能化部署,下一阶段将规划3000平方公里的自动驾驶示范区。示范区已聚集多家头部企业参与,实现八类应用场景全面示范、协同发展。截至目前,示范区累计为33家测试车企、近900台车辆发放道路测试牌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北京亦庄60平方公里范围内,257个信控路口处于信控动态优化中,通过精细化治理,在示范区关键路口交通流量增加20%的情况下,平均停车次数下降22%,平均行驶时间缩短12%,平均速度上升12%。示范区未来将向更大范围、更广阔场景扩展,并从车路云一体化功能服务、新型基础设施的商业化探索两方面,打造“双智”城市的北京样板。
市民出行建议
面对北京晚高峰的交通压力,建议市民提前规划行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同时,关注天气和交通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如果必须驾车出行,请注意行车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平和心态。此外,可以考虑错峰出行,避开交通高峰期。对于短途出行,建议选择步行或骑行,既环保又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缓解北京交通压力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