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在家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
双减政策下,如何在家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
2021年7月,国家正式实施“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没有校外辅导班的“加持”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成为摆在每位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自我控制:孩子成长的关键能力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思维进行有意识的管理和控制。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是影响个人行为和反应的重要机制。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有助于孩子在面对诱惑、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做出明智的决策。自我控制力还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际关系和人格品质。
在“双减”背景下,自我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减少了校外辅导班和作业负担,孩子们有了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时间,如何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保持学习动力,都考验着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家庭教育中的培养方法
- 设定明确目标和规则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这有助于孩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明确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安排。
- 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延迟满足训练,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在给孩子玩具或零食时,设定一些小的挑战或任务,让孩子学会为了获得更想要的奖励而延迟满足。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制力。
- 鼓励自主决策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过程,如选择家庭活动、安排作息时间等。这有助于孩子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当孩子在决策中体验到责任感和成就感时,他们更有可能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从而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应持之以恒地引导和帮助孩子,避免过度苛责和施加压力。同时,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一致的教育态度,避免出现“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情况。
- 避免过度控制
家长要学会适度放手,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过度的保护和控制会阻碍孩子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培养。正如一位小红书用户所言:“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失去应对挑战的机会,而面对挫折能帮助他们积累宝贵的经验。”
- 注重沟通和理解
有效的沟通是增强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途径。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时,他们更愿意配合家长的引导。
“双减政策”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设定明确目标、培养延迟满足能力、鼓励自主决策等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减少校外辅导班的压力下,依然能够高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当前的学习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更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