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名单!天府新区获评全国实验区
教育部发布名单!天府新区获评全国实验区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四川天府新区成功入选。作为全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天府新区在科学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天府新区印发《进一步加强四川天府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计划(2024—2026年)》,对新区科学教育工作统一部署、推进、考评。发挥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积极作用,推动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学校主体、多方参与的科学教育工作体系,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拓展提升:中小学科学课开课率100%
开足开齐科学国家课程,所有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课时计划,科学课开课率达到100%。新区中小学校实验室和机房配备率100%,90%以上的学校通过科创长廊、科创教室、科学角等形式配备了科创空间。
新区85%的中小学校通过共享中心引进具有特色的共享科学类课程,开设如智能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与制作、无人机等。已在天府新区52所中小学开展1.2万余节科创类课后延时服务课程,2023年总参与学生人数超1.2万人。
共建共享:配足培优师资队伍
新区目前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达到500余人,理工科学科背景比例达到80%,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超过15%。3名教师获评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科技服务先进典型,5名教师获评四川省十佳科技辅导员,200余名教师被认证为全国高级、中级、初级科技辅导员。
充分发挥西部(成都)科学城资源优势,依托教师共享中心,遴选科创类共享机构40余家,已纳入科研机构、高新技术机构等科学领域专家40名、兼职共享科创教师200余名入驻共享平台。创新开展科学教育教师共享,有序推动科教师资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累计覆盖学生3万余人次。
馆校结合:整合区域科学教育优势资源
馆教合作,开展课程共建。与四川省科协系统、文旅系统、林草系统等单位交流合作,建立有效的对话、共建机制。与四川省自然教育联盟深度合作,与多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成“课题共建”协议,开发相关课程资源,为学校师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更专业的服务。
馆校合作,开展研学实践。依托教师共享中心,吸纳四川省科技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海诺尔基地等20余个科创教育共享共育基地,提供科创类研学课程服务支撑。
全域协同:做好家长、学生科普教育
通过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各界的协同育人,促进科学教育与社会的广泛合作,实施区级、集团、校级三级家长学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搭建科学教育实施平台。以“家庭教育大讲堂”“青少年青春期大讲堂”等为载体,做好对学生及家长科学教育传播服务。
未来,四川天府新区将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为目标,以《进一步加强四川天府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形成科学教育改革的“天府样本”,激发新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提升新区学生科技创新素养,为科技强国提供新区力量。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