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告诉你真相
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告诉你真相
淋巴结肿大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人对此感到担忧。实际上,通过专业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无论是感染性原因还是非感染性原因,都能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法。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当机体受外来抗原刺激后,会造成淋巴结肿大。正常情况下,浅表性淋巴结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无压痛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安全检查站。当机体受外来抗原刺激后,会造成淋巴结肿大。
绝大多数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非特异性急/慢性炎症、反应性增生和特异性感染为主。一般来说,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只占少数,多数与炎症相关。
病理检查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病理检查是诊断淋巴结肿大的金标准,可以明确病因。淋巴结穿刺活检是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主要有两种:
粗针活检:在局部麻醉后,借着超声引导,将一根1-2毫米粗的中空针插进异常的淋巴结里。通过旋转切割的动作,可以取到较大块的组织样本,后面再做病理切片检查。这种方法能获得更多组织结构信息,对准确诊断病因很有帮助。但创伤相对稍大,出血的风险也相对略高。
细针穿刺:这种方法很常用,通常无需局部麻醉。通过超声引导,将一根约0.5毫米细小的针头精准插进淋巴结内部抽取细胞和一些组织碎屑。虽然取样量相对较少,但已经足够做细胞学、基因检查和部分病理诊断了。
病理检查结果的解读
通过一个具体病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病理检查的重要性。一位33岁男性患者,有20年支气管哮喘病史,因咽痛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通过PET-CT、血结核γ-干扰素、淋巴结穿刺病理等检查,发现多处淋巴结肿大,但未能明确诊断。经过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最终诊断为结节病,并通过激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淋巴结肿大的治疗原则
淋巴结肿大的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抗感染或肿瘤治疗),结节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观察或手术。具体来说:
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反应性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逐渐恢复。
恶性肿大: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另一种是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等。
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治愈率较高。但有的也可变成恶性,所以不能轻视。
发现淋巴结肿大后的正确应对
如果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一般会建议做一个超声及血常规等,颈部的淋巴结肿大要查“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就需要关注了,需要查超声外可能还需要穿刺,取一块淋巴结组织查一下病理,看看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腋窝淋巴结肿大就需要查“乳腺及腋窝淋巴结超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就需要就诊泌尿科,查一查有没有泌尿系感染,还需要普外科检查肛门。如果全身淋巴结肿大,就诊血液病科。
淋巴结肿大,我们需要关注,第一就诊医院,第二以医院建议为主,第三如果良性肿大,不用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