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常规异常,你真的懂它的意义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7: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常规异常,你真的懂它的意义吗?

血常规检测是体检中最基础的检验项目,通过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指标异常的具体意义。比如,白细胞升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红细胞减少可能是贫血,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如果你的血常规报告出现了异常,不妨多了解一下这些指标背后的故事,也许你会发现隐藏的健康隐患。记得,定期体检很重要哦!

01

血常规指标的分类与解读

血常规报告项目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个部分,只要抓住每个部分的关键指标即可:

  •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部分的关键指标。红细胞负责输送氧气。如果血红蛋白降低,可能存在各种生理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贫血,如急慢性失血、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物质缺乏、血细胞破坏等;如果血红蛋白升高,可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或造血系统增殖性疾病,或者剧烈运动后饮水过少、排汗过多等。如果指标异常,建议先到血液科明确病因。

  • 白细胞计数和5分类是白细胞部分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身体的免疫功能,如果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升高,可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烧伤、创伤、急性大出血、白血病、淋巴瘤等;如果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降低,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肿瘤化疗、射线损伤等。

白细胞5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5种类型,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中有不同的表现。如常见的病毒性感冒,多表现为淋巴细胞升高,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则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而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另外,剧烈运动、饮酒、女性生理期、妊娠期都可能导致白细胞生理性升高,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如果白细胞计数结果或分类情况偏离参考范围太多,建议根据临床症状就诊对应科室。

  • 血小板计数是血小板部分的关键指标。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如果血小板计数出现升高,可能是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血小板计数出现降低,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计数指标异常,建议先到血液科就诊,明确病因。

在血常规报告单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数值后面标有(↑)或(↓)符号,这表示该项结果高于或低于参考范围。大家也不必过分紧张,并非所有箭头都表示异常。如果没有临床症状,且数值在参考范围上下限波动,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参考范围是基于95%的健康人群,还有5%的健康人群不在这个范围内。只需定期关注并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复查即可;如果数值偏离参考范围太多,或者自己本身有相关症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02

具体病例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血清M成分的不同,可分为IgG型、IgA型、IgD型、轻链型等多种类型。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下降是常见的实验室异常。但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CMM)常因不具备异常的实验室指标而给临床诊断带去挑战。而XN系列的WPC通道是如何为诊断LCMM助力呢?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份病例来了解一下。

患者李某因维持血透两月余入院,血常规检查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重度贫血、血小板减低,仪器报警提示白细胞散点图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异常浆细胞比例约8.5%,结合生化指标和骨髓穿刺等检查,最终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该病例展示了血常规在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WPC通道对异常细胞的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03

实用建议

当血常规指标出现异常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就医:如果发现血常规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进一步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如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检测等,以明确病因。

  3. 定期复查: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定期复查,关注指标的变化趋势。

  4. 注意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维持血液指标的稳定。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大家能更好地理解血常规指标异常的意义,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认知。记住,定期体检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正确解读体检报告则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