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迟毓凯教授:恋爱对年轻人成长有多重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22: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迟毓凯教授:恋爱对年轻人成长有多重要?

近日,心理学教授迟毓凯在一档青年对话节目中表示:18-25岁是恋爱关键期,建议年轻人在这一阶段多行动多谈恋爱。这一建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网友认为这理论对男孩子比较适用,女孩子更应该注重结果。还有更多网友表示:年轻人的时间不够用,忙于应付学业和工作内卷,根本没有心思谈恋爱。

根据去年8月,知乎联合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轻人恋爱观报告》,当下年轻人的恋爱意愿均在5分左右(满分10分),在单身群体中有近半数对恋爱需求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这说明年轻人的恋爱欲越来越低了。

其实,不需要建议年轻人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在反感“恋爱脑”的一些年轻人眼里,干什么都不如搞钱来得实在。有些人谈了一场又一场的恋爱,发现心心念念的男神也不过如此。有人用搭子替代了恋爱,满足了社交需求,降低了付出成本。谈恋爱本是一种非理性行为,爱与不爱全看个人,成长轨迹不需要套专家公式,青春更不必设限。恋爱,更像是一门探索心动的科学,两人之间产生的花火,是心跳,是无可替代。弗洛依德在《精神分析法》中,曾做过一种解读:“人之所以需要爱情,是因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不断追求自身情感的完整性。”不用在意恋爱数量,因为质量才是解题的核心。在恋爱期间学会平等和信任,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人格,你感受爱,也在感受世界。

18-25岁是人生中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恋爱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快速发展变化时期,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一座正在建设的大厦,在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认知能力和社交关系等各个维度不断添砖加瓦。

在自我认知上,他们开始从简单理解自身向复杂多维度剖析转变,在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和人际情境中审视自己,思考价值观、人生目标等,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独立与家庭依赖的矛盾,使他们在自我认知中常陷入困惑、焦虑且摇摆不定。

情绪方面愈发复杂,除基本情绪外,还有对未来、人际关系、社会现象等的深层情感,同时因社会期望走向成年需表现成熟,情绪表达更内隐,负面情绪多选择独自承受或向少数朋友倾诉,长期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认知发展走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达,对科学和人文社科知识都有更强理解分析能力,且思维从理论向实践过渡,关注现实问题,更倾向主动解决问题。

社交关系上,圈子通过多种途径大幅拓展,朋友不仅是情感交流对象更是价值观相互影响者,注重情感、思想共鸣和理解,与父母、老师关系从服从向平等交流和适度质疑转变,同龄人关系复杂多样,异性情感关系从好感向更成熟恋爱发展,面临平衡恋爱与学业、未来发展的责任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恋爱不仅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健康的恋爱关系能够促进情感交流、互相支持和共同成长,这些都是搭子关系难以替代的。通过处理恋爱中的关系,可以培养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些在其他社交场合同样适用。稳定的恋爱关系有助于降低焦虑和抑郁风险,增强心理健康。恋爱还能提升免疫力,增加幸福感,甚至鼓励双方共同锻炼,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年轻人的恋爱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恋爱意愿普遍较低,许多人对恋爱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另一方面,对恋爱质量的要求却在提高,更加注重情感的深度和长久性。这种矛盾反映了年轻人在面对恋爱时的谨慎态度,也体现了他们对自我价值和未来发展的重视。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既要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求爱情,又要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恋爱观。恋爱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却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在恋爱中,我们学会理解他人、承担责任、处理冲突,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验。同时,也要警惕“恋爱脑”的陷阱,保持独立思考,避免过度依赖和盲目付出。

总之,18-25岁是恋爱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恋爱经历对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选择恋爱还是保持单身,都应该以实现幸福和满足为目标。重要的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去体验爱情,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情感,让恋爱成为人生旅程中一段美好的经历,而不是束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