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成痛风患者减脂新选择,专家推荐这些食材
植物蛋白成痛风患者减脂新选择,专家推荐这些食材
高尿酸痛风患者在减脂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选择,避免过多摄入红肉,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萧捷健医师建议,可以选择豆腐、南瓜籽等植物性蛋白质来源,不仅有助于维持体重,还能有效保护心血管和肾功能。通过科学搭配植物蛋白,不仅能减轻症状,还能显著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你是否也在寻找适合的减脂方案呢?快来了解这些健康的植物蛋白吧!
植物蛋白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蛋白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显示,对于轻中度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当范围内摄入蛋白质(包括植物蛋白)可以降低死亡风险。研究纳入8543名老年人,随访10年,结果显示,蛋白质摄入量越高,死亡风险越低。
然而,过量摄入蛋白质也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恶化。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具体来说,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为0.8克/公斤体重,3-5期患者每天摄入0.6克/公斤体重。值得注意的是,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可以搭配食用,以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高尿酸痛风患者适合的植物蛋白来源
对于高尿酸痛风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植物蛋白来源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患者在选择植物蛋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食材选择:虽然大豆的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鱼类,但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人体利用率较低。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在加工后嘌呤含量有所降低,因此可以适量食用。此外,鸡蛋的蛋白和牛奶等动物蛋白的嘌呤含量较低,也可以安心食用。
摄入量控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在食物多样、均衡营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膳食调整。每天应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的摄入,食物品种每天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合理调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
注意事项:每个个体对食物的反应程度不同,有痛风发作病史的人群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要尽量避免食用既往诱发痛风发作的食物。同时,应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脯蜜饯等,因为果糖可诱发代谢异常,增加尿酸水平。
植物蛋白在减脂餐盘中的应用
在减脂餐盘中,植物蛋白的合理搭配和摄入量至关重要。根据董氏基金会的建议,每日餐盘应包含以下几类食物:
全谷杂粮类:建议摄入3碗(12份),尽量选择未精制的全谷杂粮类,至少占三分之一。推荐食材包括台湾藜、荞麦、红薯山药、莲藕、台湾番薯、蚕豆、绿豆、米豆、红豆、原住民树豆、小米、黑米、豆薯等。
豆鱼蛋肉类:建议摄入5.5份,每天至少有一餐替换为植物性蛋白。推荐食材包括黄豆、黑豆、毛豆等。
蔬菜类和水果类:建议蔬菜类摄入熟食1.5碗(3份)、水果类摄入2份,并多元选择各色蔬果。蔬菜类应至少包含1份深色蔬菜和1份菇藻紫菜类食物。推荐食材有针菇、裙带菜、秋葵、牛蒡、球花甘蓝、羽衣甘蓝、青江菜、紫甘蓝、菠菜、西洋菜、紫菜、舞茸、白萝卜、苜蓿芽、橘色小番茄等。
油脂与坚果种子类:建议摄入5份(油脂4茶匙+坚果1份),烹调时选择植物油,因为动物脂肪不利于心血管健康。推荐食材包括芝麻等。
乳品类:建议摄入1杯,因为国人的饮食中钙质摄入大多不足,每天摄取乳品是最容易满足钙质需求的方法。推荐食材为牛奶。
具体食材推荐和注意事项
在选择植物蛋白食材时,高尿酸痛风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推荐食材:豆腐、豆干等豆制品是优质植物蛋白的来源,经过加工后嘌呤含量降低,适合适量食用。此外,未精制的全谷杂粮类如台湾藜、荞麦、红薯山药等也是良好的选择。
注意事项:
- 避免过量摄入蛋白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应根据肾功能状况控制摄入量,如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0.8克/公斤体重,3-5期患者每天摄入0.6克/公斤体重。
- 注意食材的搭配,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可以互补食用,以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 选择未精制的全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豆类、坚果种子类等健康植物性食品,避免选择精制加工的植物蛋白产品。
通过科学搭配植物蛋白,高尿酸痛风患者不仅能够实现减脂目标,还能有效保护肾功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在选择食材和搭配餐盘时,应遵循专业指南的建议,合理控制摄入量,并注意个体差异,避免食用可能诱发痛风发作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