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虎牢关之战看府兵制:李世民3500玄甲兵大破10万大军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55: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虎牢关之战看府兵制:李世民3500玄甲兵大破10万大军

公元620年,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兵就在虎牢关之战中大破窦建德的十余万大军,奠定唐朝统一北方的基础。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展现了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凸显了府兵制下精锐部队的战斗力。那么,府兵制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与世兵制、募兵制有何区别?为什么唐朝的武德如此充沛?

什么是府兵制?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制之一,起源于西魏,历经北周、隋朝,至唐朝初期达到鼎盛,最终在唐玄宗时期废止,历时约二百年。府兵制的诞生与西魏权臣宇文泰密切相关。当时,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统治下的关陇地区因战乱而势弱,民间豪强纷纷组织私兵自保。

宇文泰为增强军力,大量收编关陇汉人的乡兵,仿照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大人制度,设立八柱国大将军,将当地豪强纳入军事体系,从而创立府兵制。至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府兵制已实现制度化。

府兵制的核心特征是兵农合一。府兵由六等以上农民的精壮子弟组成,平时务农,农闲时训练,战时出征。所需粮食、兵器等装备均由府兵自备,但得益于均田制的推行,府兵能够负担这些支出,同时也为国家节省了养兵费用。战后,将帅解除兵权,士兵归还军府,有效防止了将领擅权。

世兵制与府兵制的区别

与三国两晋时期的世兵制相比,府兵制逐渐消弭了胡人与汉人之间的种族隔阂。世兵制又称军户制或士家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其特点是军户子弟世袭为兵,未经准许不得脱离军籍,形成军、民异籍的军事制度。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将户口分为普通户、屯田户和军户三类。军户由军队或州郡管理,专为国家服兵役,实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度。军户严禁脱籍,以保证国家兵源,这导致军户社会地位不断下降。

两晋、南北朝时期沿袭了这一制度。北魏早期以鲜卑部落兵为主,建国后承袭世兵制,但兵员多以鲜卑人为主体,汉人则主要从事耕种。由于连年征战,鲜卑兵员减员严重,加上社会地位低、待遇差,逃亡事件频发。

一些世家大族为了免于服兵役,世兵制改为允许普通农户通过缴纳赋税和服劳役来替代兵役。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六镇军户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甚至有“六镇兵卒,有同奴隶”的记载,最终引发了颠覆北魏王朝的“六镇起义”。

北魏时期的《木兰辞》也反映了世兵制的弊端: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下,军籍上仍然“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正是世兵制下军户世代为兵的体现,也才有了“可汗大点兵”、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的故事。

府兵制的兴衰

西魏和北周仿照《周礼》进行官制改革,虽然在与北齐的军事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但依托府兵制,成功平衡了胡汉矛盾,建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隋唐大一统的实现,结束了自东汉以来中国长达近400年的分裂局面。

唐初延续了隋朝的府兵制,中央设置军府,府兵兼具中央禁卫军性质,直接隶属于皇帝。同时,唐朝广募汉民入伍,免除其徭役。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州县。军人及其家属在城市中设置军坊,在乡村中设置乡团,由坊主、团主管理。服役期间,府兵免除课役,但军资、衣装、轻武器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粮食仍需自备。

府兵并非唐朝唯一的兵种,还有为出征和防戍而设的兵募,以及用于本州防戍的团结兵、士镇兵等。在出征和防戍中,兵募的数量往往超过府兵,但府兵在唐初的战斗力普遍较强,是军队的骨干力量。李世民率领的3500名玄甲兵就属于府兵,与窦建德的兵募队伍在战力上有根本差别。

然而,府兵制在唐高宗以后难以为继。其根源在于府兵征发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在均田制下,府兵基本能负担自备武器和干粮的费用。但唐高宗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加上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原本的番休制度变成久戍不归,最终导致人民逃避兵役,府兵制最终在唐玄宗时期被废除。

历代兵制的比较

纵观中国古代兵制,征兵、府兵、募兵相继出现,又互相掺杂。征兵制最早因无法适应封建国家需要而被淘汰;府兵制因兵农合一、节省朝廷养兵费用而备受推崇,但易因土地兼并而废弛;募兵制在南北宋时期最为失败,虽耗资巨大却未能培养出能战之兵。

相比之下,清朝实行的府兵制与募兵制并行的军制较为成功。前中期以八旗和绿营为主。八旗兵由旗人(军户)世代充任,凡族人男丁“人尽为兵”,“三丁抽一”,留家者为余丁;绿营兵则是一人当兵,全家编入军籍,父在子为余丁,父死由子替补,世代以当兵为业。军籍由兵部统管,不入民册。

驻防的旗兵与汉人分城而居,绿营则是清代的汉兵。清代中叶以前,对外征战以八旗为主,平定内乱以绿营为主。但后来八旗兵逐渐腐败,到三藩之乱时已不堪大用;清末太平天国时期,绿营兵也难堪使用。于是清军转而依赖汉人的湘军、淮军等地方团练的募兵。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的寻常百姓几乎没有兵役负担,但吃空饷的弊端一直存在。

府兵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正如近现代历史学家钱穆所说,均田制在经济上取消了贵族与庶民的不平等,府兵制则在种族上消除了胡人与汉人的隔阂,解决了自西晋以来北方社会的两大问题。隋朝集二者之大成,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为唐初盛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府兵制度考释》 谷霁光
  • 《中国政治制度史》 张创新
  • 《唐代府兵渊源与番役》 张国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