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电子税务局申报比对全攻略:从异常原因到解决方案
新版电子税务局申报比对全攻略:从异常原因到解决方案
新版电子税务局上线后,许多企业在申报时遇到了比对异常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小规模纳税人申报比对异常、印花税与增值税比对、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增值税收入比对、企业所得税申报工资和个税申报工资比对、企税汇缴工资总额与残保金申报工资总额差异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小规模纳税人申报比对异常
新版全国统一电子税务局上线后,很多人反馈小规模纳税人在申报时遇到减免税明细表比对异常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系统提示减免税明细表本期发生额小于开票的不含税金额的2%。
例如,某企业总销售额为10万元,未超过季度30万元的限额,可以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增值税政策。但所开具的专票部分需要按发票上的税额交税,这部分不免。企业应该填写的申报表如下:
但是提交申报时,系统提示减免税明细表比对异常。这是因为系统自动按开票的不含税销售额进行比对,而小微减免的部分不需要填写减征发生额,因此比对不通过。
解决方案:
- 如果确认填写无误,可以忽略系统提示继续申报。
- 如果无法在网上提交,始终提示修改,首先检查填写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仍无法修改的,可前往税务大厅申报处理。
印花税与增值税比对
新电子税务局上线后,出现了一项新的纳税比对功能:“印花税计税金额合计值与企业增值税进销项发票金额合计数偏离值超过500,请确认申报是否准确?”
这是新电局的自动对比功能,用于检查是否存在少报、漏报的情况。如果核实计税依据无误,可以继续申报,无需过分担心。
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增值税收入比对
企业所得税收入与增值税收入的比对,主要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等情况。预警值为企业所得税收入小于增值税销售额的部分占比超过10%。
数据来源包括:
- 企业所得税收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行营业收入金额,包括会计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以及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纳税调增收入和纳税调减收入。
- 增值税收入: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累计数。
问题指向:
- 少记、漏记收入
- 延迟确认收入
正常情况:
- 两税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不同,如约定分期收款但一次性开具全额发票的情形。
- 增值税视同销售但企业所得税不视同销售,如销售代销货物、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等。
- 处置固定资产等。
企业所得税申报工资和个税申报工资比对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工资与个税申报的工资薪金收入应该差异不大。差异较大时,可能存在多申报税前扣除的工资,少缴纳企业所得税,或者少申报个税收入,少缴纳个税的情况。
差异来源:
- 企业所得税汇缴申报表
- 个人所得税预缴申报表
正常情况:
- 计提了年终奖,企业当年预提的年终奖在次年5月31日之前发放的,可以在当年税前扣除,但个税是实际发放时(次年)才扣缴。
- 拖延了员工的工资,企业账面上计提了员工的工资,但拖延至次年5月31日之前发放,个税在次年实际发放时才扣缴。
不合理情况:
- 多列工资薪金支出,如企业伪造了工资发放明细表虚列成本。
- 少申报工资薪金收入,如员工工资未申报个税,或通过报销形式发放部分收入等。
企税汇缴工资总额与残保金申报工资总额差异
系统提示风险:2023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的工资总额和人数与本次残保金申报的工资总额和人数不一致。
差异来源:
- 企业所得税汇缴申报表
- 残保金申报表
是否必须一致:
- 从职工人数来说,企业所得税的从业人数包括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而残保金的人数中,劳务派遣人员属于派出方,也可能通过协议协商确定归属,因此存在口径差异。
- 从工资总额来看,如果有特殊情况或特殊人员,两者有一定的差异:
- 劳务派遣:如果劳务派遣员工的人数计入用工单位,则工资总额应该在用工单位的工资总额中包含;反之,应全部不在用工单位包含,而计入派遣单位的人数和工资总额。
- 退休返聘:企业因返聘离退休人员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而返聘离退休人员无法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则不应纳入残保金的工资总额基数。
总结:
- 在不存在返聘离退休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特殊人员情况下,残保金申报的人数和工资总额和上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人数和工资总额应该是相差不大的,预计有小额差异时,系统也不会提示风险。
- 在没有特殊人员、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取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工资总额的数据作为残保金申报基数。
各类提示的处理方式指南
在填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提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若系统出现“填写校验不通过”提示,则纳税人必须根据左下角(红色)提示正确修改表单内容后,才能提交。
若系统出现“提示类申报比对不通过”,纳税人可以根据系统提示点击【修改报表】;也可以点击【强制提交】。比对不通过数据会形成后台记录,纳税人可通过更正申报表,消除比对异常记录。
若系统出现“强制类申报比对不通过”,纳税人可以根据系统提示点击【修改报表】;也可以点击【强制提交】,但会产生申报比对异常转办事项流转至税务人端,纳税人需跟踪比对异常处理情况,否则会影响纳税人发票开具等。
其他应收/其他应付款异常预警指标
企业常常用往来账户隐匿收入、转移利润、虚列成本,以达到偷税的目的,往来账户也由此成为税务机关的重点稽查范围。企业可根据相关预警指标进行自查,以规范账户核算和涉税处理,从而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