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秋冬养生,掌握中药正确使用技巧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50: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冬养生,掌握中药正确使用技巧

秋冬季节,正是养生的好时机。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使用方法尤为重要。首先,要辨明药性,对症下药,比如寒性病症适合温性药物,热性病症则需凉性药物。其次,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此外,要注意药物搭配,避免相互作用,了解药物禁忌,确保安全用药。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

01

秋冬养生特点

秋分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干燥,公众应如何调整饮食以顺应节气变化?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慢阻肺病患者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国家卫生健康委22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秋分以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暑气渐渐消退,凉爽的天气容易让人食欲大增,有‘贴秋膘’这一说法。‘贴秋膘’要根据时令特点和体质特点来进补,不能盲目进补,也不能过度进补,以适度为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龚燕冰在发布会上说。

专家表示,中医讲秋天燥气当令,要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莲藕、山药、百合、银耳、白萝卜、梨等。其中,梨是秋天的应季水果,可以养阴生津、化痰止咳,百合养阴润肺、养心安神,银耳补气润肺、滋阴生津,将这三者放在一起煮水喝,十分契合秋分的时令特点。

02

中药使用技巧

中药汤剂之所以带有苦味,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酚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在发挥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等药理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所不喜的苦味。值得注意的是,苦味不仅是中药的一种属性,也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糖”在中医理论中是什么呢?在中医理论中,糖并不仅仅是一种甜味剂,它本身也具有特定的药性和功效。例如白砂糖性平、红糖性温,若添加不恰当,可能会与药物原有的性质相冲突,从而减弱治疗效果。此外,糖中的铁、钙等离子可能与中药中的蛋白质、鞣质等发生化学作用,进一步影响药物的效能。所以,随意向中药汤剂中添加糖分可能会对药效产生不利影响。

那有没有可以减轻苦味的实用技巧呢?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

  1. 控制药液温度。味蕾对不同温度下的味道感知有所不同。将中药汤剂冷却至30~40℃时可以相对减弱苦味感知。

  2. 快速服用。迅速服下药液能缩短药液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苦味感知。

  3. 避免接触舌尖。舌尖是感受苦味最为敏感的器官区域,服药时可尽量将药液送至舌根部位,使用汤匙或吸管也能帮助药液直接进入喉咙,避开舌尖。

  4. 温水漱口。服药后立即用温开水漱口有助于清除苦味,也有益于口腔卫生。

  5. 个性化调整药方。医师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在不影响药效的同时适当调整药方,以减少苦味,如添加甘草、大枣等药材。

03

秋冬养生中药方剂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较大,缺乏体育活动,又多有不良的生活方式。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病,以及消化不良、肝胆脾胃病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对于期望保持健康,需要长期调理的广大人群,寻找一个有效且易于坚持的日常养生保健方式尤为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喝水吃饭,把每日喝水换成合适的药物代茶饮,既有助于调整体质,又能长期坚持,何乐而不为?

中药代茶饮,即药茶,又称茶剂。顾名思义,是指用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以数味中草药,共同煎煮或以沸水冲泡,代茶徐徐饮之。中药代茶饮为我国的传统剂型,是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依据辨证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病情的判断,为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病后调理而组方选药合制而成的剂型。

据传药茶发端于唐代,盛行于宋朝,明清以来,应用更广。清宫医药档案中,运用药茶或代茶饮防治疾病的记载极为丰富。经中医医生辨证诊断,选用3-5味草药,每味草药抓取3-5克,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代茶,每日3-5杯(600-1000ml),即可起到良好的调理作用。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二十四节气与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息息相关。根据季节的变化,人们的饮食、作息习惯也会有所调整。通过了解和关注这些节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引,以四季气候特点为依据,结合个人体质辨证,我们推出二十四节气代茶饮方,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适宜的保健养生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立冬后适宜的代茶饮。

11月7日,节气进入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第一个节气。南方天气转凉,北方北风凛冽,气温下降明显。

立冬养生首避风寒,温养神气,以养阳气。以静态运动为主,早睡晚起,饮食宜清温养阴暖脾肾。

立冬饮茶宜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属半发酵青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极品,最著名就是大红袍茶。此茶性情温和,可健胃养胃,适合四季饮用,立冬时节,风寒渐重,易伤脾胃,肠胃不好和寒气重的人适宜饮用。

立冬代茶饮可选如下三方。

红枣桂圆枸杞茶

红枣、桂圆、枸杞子各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3-5杯。

大枣性味温、甘,入心、脾胃经,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养心补脾、保护胃气;桂圆性味温、甘,入心、脾经,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补益气血;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经,可滋补肝肾、益精血、明目,三药性温不燥,温补肝心脾肾,益气养血。尤宜于冬季饮用,暖身驱寒,温补阳气。

姜枣玫瑰花茶

生姜3大片、大枣5枚、玫瑰花10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3-5杯。

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可祛风发汗、解表散寒、温中、温肺。大枣性温味甘,归心脾胃经,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养心补脾、保护胃气。玫瑰花性温味微苦甘,入肝脾经,可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醒脾和胃;三药合用散寒暖胃,疏肝醒脾,可做立冬时节,预防风寒外感,寒邪内伤脾胃之用。

山楂麦芽莱菔子茶

焦山楂5克、焦麦芽10克、莱菔子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3-5杯。

焦山楂性温味酸甘涩,归肝睥胃经,可健胃消食、化积止泻。焦麦芽性平味甘酸,归脾胃经。可健脾消食;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归脾胃肺经,可消食除胀、行气化积。三药合用健胃消食,行气化积,脾虚食少、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者可代茶饮用,立冬时节,饮食偏于温热油腻,可常饮此茶以消食化积。

04

中药使用注意事项

大家都知道在中医诊疗的最后,中医大夫往往会叮嘱一些注意事项,其中“饮食忌口”是很重要的一项。 什么是忌口?它有何依据?忌口管用吗?忌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以上几个问题。

“忌口”是指我们在患病期间或服药治疗过程中,对于某些可能影响疾病恢复或者影响药物疗效,或者服用后存在潜在风险的食物、营养品等物品采用少用、不用等原则,在疾病恢复或者服药接受后,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再调整的调理方式。

中医忌口的来源很早,它源于自古至今的医疗实践的经验的总结,这一观念的形成与“药食同源”的思想密切相关。因为有些食物具有药物的治疗作用,所以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要防止不相关食物的刺激。

理论依据:早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等饮食禁忌原则。这些学说是根据五行学说和中医的脏腑之间的配属关系及生克制化理疗来指导临床实际。

中药与食物虽然很多同出于一源,但是它们的成份、性味、作用、药理各不相同,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出现降低药物疗效,影响疾病恢复等不好的作用。比如在服用中药后饮茶的习惯就不好,茶的成份较为复杂,与多种中药可发生反应。古代还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随身携带茶叶解毒的传说。可见古代就有注意茶不可与中药同时使用的例子。

中医特别强调忌口,因为不论是生病期间还是日常调理过程中,我们中医都要叮嘱病人要忌口。因为人多体质是有偏性的,中医一般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比如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大部分还是前八种的多。所以我们在平时调理体质就要适当忌口,不吃导致体质变坏的饮食物。比如痰湿体质的一定要少吃水果、冷饮等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痰湿在体内的淤积。饮食宜清淡,少荤多素,易消化,平衡营养最适宜调养机体。尤其是生病期间更是要注意。

忌口对于保障身体健康稳定及促进疾病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比如儿童因饮食过度导致的食积,出现脘腹胀满,嗳气及呕吐,有时腹痛或腹泻。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采取忌口的措施。临床上经常见到家长经不住生病儿童要求过早的进食难消化的食物或零食,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甚至迁延不愈的情况。中医在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就有“劳复、食复”的记载。

常见的忌口包括什么呢?

1、忌发物什么是发物呢?我们传统中医对于发物质通常指的是“鱼、虾、鸡肉、羊肉、葱、姜、蒜、辣椒、花椒、八角、茴香、孜然”等。因为这些食物进食后容易会出现过敏反应、炎症加重等情况。为了让病人能够平稳的恢复,所以尽量不要进食以上物品。

2、生冷之品 一把指的是水果、冷饮、凉拌、生食之品。因为在生病期间,我们的脾胃功能往往受到影响,加上还要服药治疗增加胃肠负担,所以要保护脾胃功能,不要过食以上食品。

3、难消化之品 一般指的是年糕、汤圆、寿司及生食的鱼片等不易消化之品。难消化的食物增加胃肠的负担,延长食物消化排空的过程,消耗大量的气血,损伤人体的正气。

4、忌口也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灵活掌握 比如阴虚质、湿热质人群忌食辛辣、温燥、油腻之品。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人群忌食寒凉、甘腻、辛辣及高盐食物等。

5、忌口要根据既往疾病来调整 比如患有“糖尿病”的病人,首先要糖尿病饮食,不要过食甜食,适当增加蔬菜、粗粮的比例,不要喝稀饭,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热量换算精细化控制饮食。比如“高血压”的病人,要低盐低脂饮食,不要过食咸菜。饮食宜清淡,注意休息,情绪要平稳,这样才能稳定血压,在药物的控制下平稳降压,避免高风险的发生。 “忌口”何时才能解除呢?一般情况对于体质偏颇明显及慢性疾病的忌口需要长期保持。对于临时的忌口,多数在疾病基本痊愈,适当的根据机体的反应,放松忌口的程度。总之忌口的东西多数是偏性强的食物,平时我们还是要注意不要过多的食用。俗话说“病人不忌口,大夫忙断手”,听从医生的建议,配合好忌口,在合理正确的用药治疗下,通过忌口更好的治疗疾病、保养身体、增进健康。让我们共同配合,调理身体、增强体质、保障健康,更好的提高我们机体的健康水平,快乐的享受美好的生活。有关健康疑问,欢迎大家来我们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国医堂来咨询交流。

05

专业指导的重要性

秋冬季节,正是养生的好时机。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使用方法尤为重要。首先,要辨明药性,对症下药,比如寒性病症适合温性药物,热性病症则需凉性药物。其次,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此外,要注意药物搭配,避免相互作用,了解药物禁忌,确保安全用药。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