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控糖多肽:降糖效果如何?专家解读来了!
植物控糖多肽:降糖效果如何?专家解读来了!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降糖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植物控糖多肽作为一款主打天然成分的膳食补充剂,备受市场关注。那么,植物控糖多肽真的能降糖吗?它是否安全有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主要成分与功效
植物控糖多肽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粉、苦瓜粉、桑叶粉和胶原蛋白肽等。这些成分在降糖方面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人参粉:人参中的皂苷成分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研究表明,人参皂苷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苦瓜粉:苦瓜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苦瓜素和多肽-P,这些成分能够模拟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达到降糖效果。
桑叶粉:桑叶中的有效成分DNJ(1-脱氧野尻霉素)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胶原蛋白肽:虽然胶原蛋白肽本身不具有直接的降糖作用,但它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血糖控制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科学研究与临床数据
研究显示,这些成分的组合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调节血糖。例如,沙棘蛋白肽作为一种新型的控糖组方,通过抑制α-淀粉酶活性,阻止淀粉的分解和吸收,被誉为“碳水克星”。研究发现,桑叶提取物和沙棘蛋白肽配伍使用时,能够显著提高降糖效果,葡萄糖下降率相比单独使用沙棘蛋白肽显著提高。
在一项针对血糖偏高人群的人体试验中,受试者使用植物控糖多肽一周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血糖水平相较于未使用组下降幅度达到10%左右。
专家观点
多位专家对植物控糖多肽的效果表示认可,但同时也强调了其局限性。四川大学教授何方指出,尽管酸奶市场面临销量下滑等挑战,但销售额增长显示其需求依然强劲。酸奶作为一种健康食品,研发重点体现在两个方向,一是完善和强化牛奶的营养成分,如添加果汁、果肉、燕麦等;二是开发低脂、无糖、高蛋白的健康酸奶产品。在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过程中,也深入探讨了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借助乳酸菌发酵,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等特异性功能益生菌菌株,提高酸奶营养价值的作用。例如通过乳酸菌发酵可以使牛奶中的蛋白质更易消化吸收、提高钙的可溶性、分解乳糖等。这为酸奶和益生菌产品的创新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蒙牛全球研发创新中心临床与功能研究部总监逄金柱表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字仍在攀升,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饮食管理是防控糖尿病的关键,其中乳制品与植物提取物在降糖营养策略中的巨大潜力,为开发新型降糖食品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表明,乳制品作为天然的控糖食品,增加酸奶和低脂乳制品的摄入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这是因为乳制品中的乳脂膜成分(MFGM)和极性脂质,这些控糖成分对体重、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有积极影响。此外,他提到“药食同源”的理念,强调多种药食同源植物对血糖代谢的调节作用,结合现代植物提取工艺,开发功能性保健食品,正在成为调节血糖代谢的新策略。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姜长涛指出,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干预中的新路径——肠道菌源酶。胆汁酸作为人体与肠道菌群共同代谢产物的角色,胆汁酸由肝脏合成,并在肠道中被菌群转化为次级胆汁酸,这一过程涉及多种菌源胆汁酸代谢酶,它们通过器官间互作调控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肌病。团队利用创新技术基于菌源胆汁酸的挖掘体系,发现了新型胆汁酸菌群修饰及相关菌株,例如能够逆转代谢性疾病进程的3-sucCA酶,通过AKK菌改善血糖稳态。基于活性的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挖掘体系发现了菌源DPP4,这是一种影响血糖稳态和临床DPP4抑制剂疗效的肠道菌源酶,为之后开发新型治疗策略奠定科学基础。
安全性与使用建议
与一些化学药物相比,植物控糖多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一位使用者在分享度拉糖肽的使用经历时提到,该药物虽然初期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大,如眩晕、血糖过低等。相比之下,植物控糖多肽作为天然膳食补充剂,副作用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植物控糖多肽可以替代专业医疗治疗。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此类产品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控制血糖的基础。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注重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比例。适量运动也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控制。
结语
植物控糖多肽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在辅助降血糖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潜力。其天然成分和较低的副作用使其成为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血糖的一个选择。然而,它并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将植物控糖多肽作为整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同时注重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