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大营街:探寻汇溪记忆展览馆的秘密
玉溪大营街:探寻汇溪记忆展览馆的秘密
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有一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汇溪记忆展览馆,自去年年底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这座展览馆共有12个展区,展出文物超过4000件,其中纺织染绣展区尤为引人注目。这里不仅展示了玉溪土布的制作工艺,还重现了昔日繁华的商贸景象。老居民师秀仙表示,展览馆让她回忆起儿时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见证了时代的巨大变化。快来一起探索这段独特的历史吧!
展馆特色展区
汇溪记忆展览馆的12个展区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营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其中,纺织染绣展区以其精美的展品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最受欢迎的展区之一。
在纺织染绣展区,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玉溪土布的制作工艺。展区内陈列着古老的织布机、染缸以及各种传统工具,展示了从棉花到成品布的完整制作流程。这些展品不仅体现了玉溪先民的智慧,也反映了当地纺织业的辉煌历史。
除了纺织染绣展区,汇溪记忆展览馆还设有汇溪古镇、九村一街、土司府、米线花灯文化、马店、米线加工、一村一厂、禁毒科普等多个展区。每个展区都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展示方式,向游客讲述着大营街的历史故事。
文物展品
展览馆内展出的4000余件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大营街的历史记忆。从古老的农具到传统的手工艺品,从老照片到旧时的票据,这些展品共同勾勒出大营街的发展脉络。
在展馆的一角,一台老式织布机静静地矗立着。这台织布机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每一个部件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汗水和智慧。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织布机是大营街历史上最古老的织布机之一,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见证了大营街纺织业的兴衰,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大营街人的记忆。
在另一展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引起了游客的注意。照片上,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大营街居民正围坐在米线摊前,享受着美食。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记录了当时大营街的市井生活。如今,这样的场景已难觅踪迹,但通过这张照片,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
文化传承
汇溪记忆展览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展览馆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教育项目,让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展览馆定期举办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邀请当地手工艺人现场教学。游客可以亲手尝试织布、刺绣等传统工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让游客获得了乐趣,也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此外,展览馆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将大营街的历史文化带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家乡的历史,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游客体验
汇溪记忆展览馆自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据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展览馆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成为大营街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游客张女士表示:“展览馆里的展品非常丰富,每一件都让人感受到大营街的历史厚重感。特别是纺织染绣展区,让我对玉溪土布的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参观展览馆,我对大营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展览馆的开放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家乡历史的平台。许多像师秀仙这样的老居民,通过参观展览馆,重新找回了儿时的记忆。他们常常带着子孙前来参观,讲述自己亲历的历史故事,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家乡的过去。
教育功能
汇溪记忆展览馆还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展览馆与多所学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参观展览馆,学习大营街的历史文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2024年3月16日,玉溪聂耳小学新兴校区三(7)班的13名同学来到汇溪记忆展览馆,开展“乡村文化探寻”主题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各个展区,了解了大营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汇溪记忆展览馆的建立,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大营街历史文化的窗口,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传承文化、凝聚乡愁的平台。通过展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文化展品,展览馆让游客在欣赏精美展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营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魅力。这座承载着大营街记忆的展览馆,正以独特的方式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