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你预防血栓:简单实用的“4W法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你预防血栓:简单实用的“4W法则”
血栓,这个看似遥远的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据统计,全球每4人中就有1人受血栓困扰,甚至死于血栓相关疾病。血栓一旦形成,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肺栓塞等致命疾病。但幸运的是,血栓是可以预防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专家们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4W法则”,帮助我们远离血栓的威胁。
什么是“4W法则”?
“4W法则”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的汤罗嘉和童朝阳两位医生提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Walk(走动):长时间久坐或久站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专家建议,每30-40分钟就要起身活动一下,哪怕是简单的走动也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如果实在无法离开座位,也可以在座位上做一些简单的腿部运动,如曲腿、抬腿等。
Water(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预防血栓至关重要。每天应该喝足够的水,包括矿泉水、茶水等,以保持血液的稀释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多喝水还能增加排尿次数,间接起到督促走动的作用。
Wear Stretch Socks(穿弹力袜):对于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的人群,穿着合适的弹力袜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弹力袜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下肢血栓形成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弹力袜时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尺寸合适。
Way of Life(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血栓的基础。这包括控制体重、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减缓压力。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一旦发现相关问题应及时就医。
为什么“4W法则”如此有效?
“4W法则”的核心在于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科学依据:
- 走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在血管内滞留
- 水分:保持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稠度
- 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
- 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改善身体状况,降低血栓风险
其他实用建议
除了遵循“4W法则”,还有一些额外的预防措施值得推荐:
-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显著降低血栓风险
-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引发血栓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 踝泵运动:通过勾脚尖、绷脚尖等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血栓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方法,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提出的“4W法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通过定时走动、保持水分摄入、穿戴弹力袜和改善生活方式,远离血栓的威胁,守护自己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