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749局:冷战时期的特异功能研究
揭秘749局:冷战时期的特异功能研究
749局,这个神秘的机构在冷战期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为何涉足特异功能研究?本文带你深入了解749局背后的故事,揭示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749局的诞生:冷战背景下的科学竞赛
749局的成立,与20世纪中期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同时在超自然现象研究领域也暗中较劲。美国成立了国土防御攻击后勤保障局,苏联则组建了代号10003的精神部队,试图将超能力运用到国防上。
在中国,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科研信心倍增。钱学森牵头成立了507研究所(后更名为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最初专注于航天医学研究。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507所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更神秘的领域——人体特异功能和超自然现象。
从507所到749局:特异功能研究的兴起
749局的前身是507研究所,成立于1968年,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初期主要研究航天医学,包括航天员的选拔、培养和训练。但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经费问题,507所面临被撤销的危机。钱学森坚决反对解散,认为载人航天和人体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最终,507研究所的核心力量被保留并重组,749局应运而生。
749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特异功能研究领域的正式起步。该机构密级极高,直属中共科工委,级别甚至高于507研究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超自然现象、特异功能以及不明飞行物(UFO)等,试图在科学与灵异之间寻找答案。
神秘事件调查:749局的“成名之战”
749局参与了多个震惊全国的神秘事件调查,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彭加木失踪事件: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考察时神秘失踪。749局介入调查,但事件至今未解。
昆仑山巨型骸骨事件:1979年,昆仑山发现巨大生物骸骨,引发广泛关注。749局组织专家进行考察,但具体发现仍属机密。
大兴安岭死亡事件:80年代,大兴安岭地区发生多起神秘死亡事件,749局参与调查,试图解开背后的谜团。
这些事件不仅考验了749局的研究能力,也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导演陆川在《九层妖塔》中引用的昆仑山神秘生物骸骨,正是基于749局的档案资料。
80年代的“气功热”与科学探索
80年代,中国掀起一股“气功热”,特异功能研究成为社会热点。749局在此期间收揽大量科学家,专门研究特异功能。他们对唐雨等特异功能儿童展开调查,还研究了孙储琳、张宝胜、严新、王林等知名气功大师和超能力者。
然而,随着科学界对特异功能的质疑声日益增大,749局的研究也面临挑战。一些研究项目因缺乏科学依据而被叫停,机构本身也再次面临调整。
749局的后续发展
进入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科学理性的回归,749局的研究方向开始调整。虽然特异功能研究逐渐淡出主流科学视野,但749局在其他领域的科研工作仍在继续。有说法称,该机构可能已更名或转型,继续从事与国防科技相关的研究。
749局的故事,是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篇章。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渴望。无论其最终命运如何,749局都在中国科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