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青年立遗嘱人数十年增24倍,折射国人遗嘱观念之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6: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青年立遗嘱人数十年增24倍,折射国人遗嘱观念之变

“遗嘱,不再是忌讳的话题。”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使得遗产规划与传承成为更加迫切的需求。他强调,立遗嘱不仅关乎财产分配,更是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感的体现。

01

遗嘱观念的转变

中华遗嘱库自成立以来,已在全国设立60多个服务中心,为近50万人提供了遗嘱服务,登记保管超过30万份遗嘱。这一数据的背后,折射出中国人对遗嘱观念的深刻转变。

陈凯表示,近年来,遗嘱人趋向年轻化,反映出公众遗嘱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一现象在中华遗嘱库发布的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中得到了印证。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遗嘱咨询数量达478850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11868份。更令人瞩目的是,中青年遗嘱数量激增,十年增长24倍。2017年至2023年间,“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21.5倍,“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11.2倍,甚至“0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2023年共有167名“0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相较于2020年,增长率达到了24.62%。

02

遗嘱观念变革的驱动因素

这一显著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人口老龄化是推动遗嘱观念变革的重要背景。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15.4%。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遗产继承问题日益凸显,促使人们开始重视遗嘱的订立。

其次,家庭财富的积累为遗嘱观念的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白皮书数据显示,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已由2021年的626.5万元上涨到2023年的744.1万元,涨幅比例高达18.8%。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分配财产,避免家庭纷争,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再次,法律意识的提升和相关案例的推动,也加速了遗嘱观念的普及。近年来,多起涉及遗产继承的纠纷案件,如兄妹因遗产分配对簿公堂、虚拟财产继承争议等,引发了社会对遗嘱重要性的广泛讨论。这些案例不仅让人们认识到遗嘱的法律效力,也促使更多人开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身后事。

03

遗嘱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华遗嘱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例如,针对年轻人的特点,推出了“微信遗嘱”服务。自2020年3月推出以来,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共收到97347份微信遗嘱。这一创新服务不仅降低了遗嘱订立的门槛,也让遗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虚拟财产继承成为遗嘱服务的新领域。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162份、147份、129份,占到总数89%以上。微信账号、QQ、支付宝、游戏账号、多样化的虚拟货币等已经成了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

此外,中华遗嘱库还关注到未婚、不婚群体的需求。据统计,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未婚、不婚人群呈显著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077名未婚、不婚人群在中华遗嘱库登记并保管遗嘱。其中,女性订立遗嘱比例最高,达到69.86%,而男性占比仅为30.14%。

04

展望未来

陈凯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遗嘱将从一件“忌讳”的事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标配”。它不仅是一种财产分配的工具,更凝结着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未来的规划。中华遗嘱库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遗嘱文化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遗嘱、接受遗嘱,最终实现“解家庭之难,保家庭之和,传和谐家风”的愿景。

从忌讳到接纳,从老年人专属到全民普及,从单一的财产分配到包含虚拟财产在内的全方位规划,中国人的遗嘱观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华遗嘱库不仅是一个服务提供者,更是一个推动者和见证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遗嘱将成为每个人规划人生、传承家风的重要工具,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