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道德代理与品质:探讨“人”的定义
自主性、道德代理与品质:探讨“人”的定义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人的本质问题。这是一个相当深刻的思考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本文将从自主性、道德代理和道德品质三个方面,探讨人的本质、道德特性和人格等问题。
自主性
18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对人的本质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自主性是个人性所必需的,人格需要独立。具体来说,人需要具备主导自己生活的能力。
当然,这一定义又引发了更多问题。例如,什么构成自主性和独立性?刚出生的婴儿显然是没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这是否意味着婴儿不是一个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什么时刻会让他们成为人?是人们说的第一句话、迈出的第一步,还是第一次挑战权威的行为?
更进一步,患有渐冻症的人又如何?失去运动或言语能力的他们,还算不算一个人?关于 "人 "的本质的争论充满了困惑和疑问。
道德代理
与康德相同,一些哲学家认为,人格需要道德代理的能力,即基于对善与恶的认知做出道德决策的能力。简单来说,这就是判断善与恶、道德与非道德的能力。根据这个定义,道德代理是一个意识到善与恶概念的存在的生物。
例如,一个7岁的女孩咬了她的弟弟,然后为了逃避惩罚而撒谎,这表明她具备道德代理的特征。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错的,因此,她加入了人格俱乐部。然而,一只兴奋地咬坏每一只鞋子的幼犬并没有这一点。
但是,如果一个严重的智障男子,每次护士给他喂食时,他都会咬护士呢?这是否意味着他不是一个人?与自主性论点一样,道德代理要求提出的问题往往多于回答的问题。
道德品质
除了自主性和道德能动性学派之外,许多人还认为,道德品质与人格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道德品质通常不被视为人格的必要条件,但许多哲学家坚持认为,被视为人类的人往往具备某种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可以概括为道德美德的有无。
道德品质是以特定方式行事的倾向,无论是向善还是作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良好,人们通常会认为他在整体上展现诚实、忠诚、善良和勇气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