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的关键一战:碾庄战役始末
淮海战役中的关键一战:碾庄战役始末
在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战果最辉煌的一场。而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碾庄战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惨烈程度和战略意义载入史册。
碾庄战役前的准备
在淮海大战之前,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营造出了一种即将攻打徐州的假象,以此来隐藏自己真正的战斗目的,这就让国民党军感受到了紧张,随后国民党军开始向徐州收缩部队,来防止解放军攻打徐州,在国民党军作出了收缩兵力的计划之后,国民党军的一位将领开始准备西撤,但是此时事情却发生了转变。
当时他正忙于西撤,突然间接到了上边的命令,原本决定从海上撤退的一个军突然改为了地面撤退,而且还归于他管,于是他也只好等待那个军的到来,但是兵力的增多有好有坏,好处就是自己的势力更大了,成为了最大的兵团,但是兵力的增加也导致了行动的缓慢,解放军的四十万人马从多个地方开始向国民党军将领的所在地进发,同时国民党军的那个军也因为物资较多,而且还带着两万多民众,所以行动也相当的缓慢。
国军开始西撤
时间到了十一月七日,国民党军开始撤退了,在一座运河大桥面前,因为上万的国民党军和民众都要经过这座大桥,因为没有协调秩序的原因,桥上十分的拥挤,各种马匹、车辆以及人员等都挤在桥上,而且因为解放军的逼近,让许多人在过桥的时候非常混乱,还有一些人甚至开枪开路,最终在渡运河之后,他们损失了一万人,在这其中有被打死的,还有被踩死的,以及掉进河里的不计其数。
尽管损失很大,但是他们依旧算是顺利渡过河了。在经过几天的行军之后,国民党军撤退到了碾庄一片。碾庄是一个不大的小镇。这里地处徐州和新安镇的中间,位置极佳,这里距离徐州不足六十千米,而且东边就是运河,所以国民党军认为只要到了这里,西撤基本就可以算完成了。此时国民党军如果继续西进,那么这场战役的结果或许还是未知的。
解放军包围碾庄
很多人也建议继续前进,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留在这里,不过一个师长认为自己的部队损失太大了,所以在经过同意之后就带领着自己的部队直接前往徐州,至于为什么当时国民党军没有西撤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说法。那支前往徐州的部队在到了曹八集之后,遇到了解放军的一支部队,被解放军歼灭了一部分兵力后被迫后退。
在碾庄的国民党军部队知道此事之后,命令出去的那支部队就地等待救援,刚好当时在曹八集有着较为完好的工事可以进行抵抗,到了当天晚上,解放军向着曹八集发起了进攻,一直战斗到深夜,解放军的一支突击队开始进村,但是因为准备不足导致自己没有了后援,后续的部队也没办法继续跟进了,结果就是冲进村内的突击队全部牺牲,到了第二天解放军再次展开进攻再次打开了突破口,但是很快又被封闭了。
随后解放军的主力来到,在下午的时候对这里发起了进攻,最终突破进入曹八集,国民党军的一位师长也开枪自杀了,这场战斗之后,解放军将国民党军碾庄和徐州之间的联系切断,并且将碾庄的国民党军与徐州主力分割。此时碾庄内的国民党军已经是孤立无援了。
到了一九四八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守在碾庄的国民党军被解放军包围了,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场战斗的重要性,这是一场关乎淮海战役,甚至可以影响到国家的一场战斗,为了将包围的国民党军歼灭,解放军这次动用的兵力相当多,准备依靠人数以及火力上的优势来快速结束战斗,而且判断这场战斗将会在五天之内结束。
但其实当时解放军将领是很不愿意在这里打这一仗的,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复杂了,如果按照原计划对新安镇发起进攻是要简单多,首先是国民党军的部队因为过于集中,解放军没有办法展开战斗,第二是原本设立的阻击线位置优越,有一条天堑可以作为防线,但是如今却地处平原,没有任何的天险可以依靠,而且因为作战计划的改变,很多部队的准备并不充分,而且敌方还多了一个军的兵力。
国军调集兵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战斗自然是十分难打的。但是这场战斗还是要继续的。在包围完全结束之后,五个纵队的解放军开始对碾庄内的国民党军发起了猛烈进攻,其实当时的解放军是有一些轻敌的,他们认为这些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军和其他的国民党军一样,根本无法挡住自己的进攻,但事实却给轻敌的解放军上了一课。在这里驻守的是第七兵团,将领是黄百韬,这个人不是军校出来的,也不是老蒋的嫡系部队,他可以到今天这个位置,完全是靠自己打出来的。
当年在胶东扫荡中,他的25师在胶东部署,而且当时在那里的解放军也没有和国民党军对抗的能力,当时他配合着其他的部队将那里的解放军予以重大打击,之后被调到中原,也有着不一般的表现,除了胶东,他在河南等地也有着许多不俗的表现,可以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点了,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他带着自己的25师支援二来,面对二十五师的强烈攻势,解放军只好选择后退,将原本被捆着的敌人放了出来,在这一战之后,他就升为了司令,当时在国民党军中许多将领的出身都比他好,但是他却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老蒋重用的人才。
战斗正式开始
所以他在军事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的。在察觉到自己被包围之后,他开始在碾庄的周围布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在充分地准备之后,即便是处于平原地带,他依旧将碾庄布置的如同堡垒一般,在战斗开始之后,准备冲锋的国民党军在修建好的工事对着解放军疯狂攻击,还不断的投放燃烧武器等等,一时间解放军的损失相当大,面对这样的反击,解放军有些措手不及。
而且因为碾庄地处平原,所以解放军也没有可以用来躲藏的地方,反观国民党军因为早已修建好了工事,在这样的情况下,解放军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仅仅一天的时间伤亡就超过了三分之一,但是这样的伤亡换来的效果却并不好,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四纵队就要全军覆没了。而且不仅仅他们,其他发起进攻的纵队也很不顺利,常常是刚刚占领就被夺了回去,一来二去给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所以国民党军看似已经被包围,但是要想将这个包围缩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最初的时候,大家还想着能够快速地将这里拿下,毕竟这里的平原地形是非常适合冲锋的,但是没有想到对方的反应迅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将工事修建起来,而且为了遏制解放军的冲锋,国民党军还在地上挖了许多的坑,而且极其隐蔽,在大规模的冲锋下很难看到。
而且根据一些当事者的回忆,在战斗的时候他们攻进了国民党军的阵地,但是却发现里面都是重武器的架设点,每当占领一个地区的时候,就会有无数的投掷武器等丢过来,而且最让人不齿的是,那些国民党军为了让解放军不敢打,甚至拿百姓们当重武器的架子,这样就导致了解放军的士兵根本不敢乱动,这样一来伤亡就在不断的增加。前线司令谎报伤亡
随着战斗的不断进行,解放军的伤亡也在不断地增大,但是在第三天,前线的司令员接到了来自将军的电话,对方第一句话就是前线的伤亡情况如何,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前线司令员坚定的说战士们的士气很好,表现也很不错,一定可以在几天之内拿下这里,但是这样的场面话可糊弄不了将军,当即便说道我问的的伤亡数,不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