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症,你真的了解吗?
带状疱疹后遗症,你真的了解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表现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的剧烈疼痛,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约有30%~50%的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因此,及时治疗和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至关重要。
症状表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典型症状包括:
- 烧灼样疼痛:感觉像皮肤被火烧一样,持续不断。
- 电击样疼痛:突然出现的剧烈疼痛,像电流通过身体。
- 刀割样或针刺样疼痛:锐利的疼痛感,定位明确。
- 痛觉超敏:轻微的触碰或温度变化都可能引发剧烈疼痛。例如,床单、内衣或细毛轻触皮肤,甚至微风、过寒或过热的天气都可能引起疼痛或加剧疼痛。
此外,约90%以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会发生痛觉超敏,这种疼痛最高可达十级,因此也被人称为“会呼吸的痛”。长期的疼痛会明显扰乱患者的睡眠、情绪,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精神障碍和抑郁。
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疼痛的基础。一线药物包括:
- 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能有效缓解神经痛。
-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对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 利多卡因贴剂:局部使用,适用于特定区域的疼痛。
二线药物包括:
-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用于重度疼痛的患者。
- 曲马多:一种弱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
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是在影像引导下,将药物或器具精准送达病变部位,进行物理、机械或化学治疗。主要方法包括:
- 神经阻滞: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和激素,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
- 选择性神经毁损:通过射频能量或化学物质破坏疼痛神经。
- 鞘内药物输注治疗:通过植入泵持续向脊髓输送镇痛药物。
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的肋间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中,一名48岁男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30分钟内疼痛明显缓解,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持续改善。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相比,肋间神经阻滞手术时间更短(平均11.69分钟 vs 16.47分钟),副作用更少,且并发症风险较低。
其他治疗方法
- 针刺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缓解疼痛。
- 臭氧治疗:利用臭氧的抗炎作用减轻疼痛。
- 心理治疗:针对伴随的抑郁症或焦虑症,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调节。
预防措施
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关键在于提高免疫力和及时治疗带状疱疹。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已批准两款疫苗用于预防带状疱疹:
-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适用于50岁及以上成人,全程需接种2剂,第2剂次与第1剂次间隔2~6个月。
- 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适用于40岁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种为一剂次。
值得注意的是,带状疱疹并非“一次中招,终身免疫”的疾病,痊愈后仍有可能复发。因此,即使得过带状疱疹,也建议接种疫苗。
提高免疫力
- 健康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休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 释放压力:避免过度疲劳,减轻精神压力。
案例分享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她建议:
- 及时干预:确诊后立即治疗,防止病情快速扩散。
- 用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内服抗病毒药物(如蒲地兰)。
- 治疗步骤:
- 拔罐放血:用烧红的针扎破水泡,拔罐吸血。
- 艾灸:反复艾灸患处。
- 涂药:艾灸后擦阿昔洛韦乳膏,保持患处凉爽。
- 禁忌:
- 避免泡澡,热水会加重症状。
- 忌食荤腥和辛辣食物。
- 避免阳光直射患处。
- 避免风吹患处。
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血液和飞沫传播。患病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与家人分餐,治疗时佩戴口罩手套,用具及时消毒。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及时治疗和科学预防,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痛苦。如果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