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VEGF抑制剂:黄斑变性治疗的新突破
抗VEGF抑制剂:黄斑变性治疗的新突破
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全球老年人群视力受损和致盲的主要病因。据估计,到2040年全球AMD患者数量将增长至2.88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50年达到5519万。在AMD的两种主要类型中,湿性AMD(nAMD)虽然仅占总发病人群的10%~20%,但却导致约90%的患者出现中心视力急性下降乃至失明。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已成为治疗nAMD的首选方案。这类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减少异常血管的生长和渗漏,从而保护视力。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VEGF药物包括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这些药物通常需要每月或每两月进行一次眼内注射,虽然能有效控制病情,但频繁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2024年1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成功引进了全球首款眼科双抗药——法瑞西单抗。这款创新药物的出现,为nAMD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与传统抗VEGF药物不同,法瑞西单抗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抑制VEGF-A和Ang-2两种途径,从而更有效地稳定血管、减少渗漏。更重要的是,法瑞西单抗的药物作用时间更长,治疗间隔可延长至3或4个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69岁的陈先生是港大深圳医院首位接受法瑞西单抗治疗的患者。他右眼视力下降已有6年,视物变形且眼前总有遮挡物。此前,他每1至2个月就需要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术,但效果不理想。在接受法瑞西单抗治疗后,陈先生的视力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治疗频率大幅降低。
“港澳药械通”政策自2020年实施以来,已为超过3000人次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该政策已引进22个药品和11个器械,并将经验辐射至广东省内18家医院。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引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nAMD的治疗将实现更大的突破。
尽管抗VEGF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患者对单一VEGF抑制剂反应不佳,需要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此,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新的靶点和机制,优化药物递送方法,并尝试基因疗法等前沿技术。眼科医生应全面了解这些新药,并为不同亚型的nAMD患者探索合适的治疗策略,以实现精准医疗。
总之,抗VEGF抑制剂的出现为黄斑变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法瑞西单抗等创新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更多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治疗将更加安全、有效且便捷。及早诊断并采用适合的疗法,对控制病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