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价格涨至3元/斤,农户收益却未见翻倍
五常大米价格涨至3元/斤,农户收益却未见翻倍
五常大米,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大米品牌之一,近期价格出现上涨,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价格变动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的钱包,更直接关系到五常地区农户的收益。那么,五常大米涨价是否真的让农户收益翻倍?让我们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故事。
价格波动:农户收益的双刃剑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显示,五常大米的价格在2024年8月至2025年1月期间波动较大,从每斤1.30元到3.00元不等。这种价格波动主要受到供需关系、市场竞争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价格的上涨确实为农户带来了短期收益的提升。一位五常地区的农户表示:“去年夏天五常受灾,稻谷价格涨到了3.7-4元/斤的历史高价。虽然今年丰收了,但粮贩和米业公司的采购态度并不积极,除了核心产区外,其他产区的收购价跌到了2.6-3元/斤,更偏的地方甚至掉到了2元以下。”
然而,价格波动是一把双刃剑。一位农户分享了他的经历:“价高时‘惜售’,价低时愁卖,小红书商家‘大欢儿五常大米’非常理解这种心理。‘农户不知道市场行情是啥样,比如今年水稻市场行情是3元/斤,他可能听说其他地方有3块5(收)的。如果粮商给3块钱,他就会想要不再等等,等来等去可能价格就跌了。’”
品牌化:农户收益的稳定器
面对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品牌化和规模化成为农户稳定收益的重要途径。五常市通过打造“国际稻米产业发展合作中心”,推动五常大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据统计,目前五常产业带上,加工企业有近500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以上的有6家,大米分装企业有287家,合作社7387家。
品牌化不仅提升了五常大米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户带来了稳定的收益。一位农户表示:“虽然收购价要比普通稻米贵一倍,但因为一年一熟的生长周期,出米率相对较低(一般是50%,普通稻米能达到70%),种植成本高,整体核算下来利润其实并不太高。”
市场竞争:农户收益的试金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五常大米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市场上充斥着真假五常大米的争议,不仅大品牌和大主播遭遇打假,个体中小农户也陷入了自证陷阱。另一方面,随着电商渠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尝试直接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以获取更高的价格。
然而,缺乏品牌化和规模化的支持,个体农户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较弱。一位农户表示:“五常大米不愁卖,但个体农户其实赚不到钱。少的时候一年赚5、6万,多的时候能挣10万。但如果遇到灾年一年就得倒赔10万,等于三年白干。”
政策支持:农户收益的助推器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在五常大米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五常市围绕打造“国际稻米产业发展合作中心”的目标,继续推动五常大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五常大米品牌价值高达713.41亿元,连续9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并在2024国际稻香米品牌大会上获得世界稻米地理标志(县域)品牌100强榜单第一名。
政策支持不仅提升了五常大米的品牌价值,也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五常市与外地商家共签订粮食意向性销售协议65000吨、金额5亿元,其中五常市粮储局与唐山市发改委签订代购代储稻花香(水稻)合同5万吨、金额2.2亿元,六家民营企业签订大米销售协议15000吨、金额2.8亿元。现场销售大米10吨、金额20万元。
未来展望:农户收益的可持续增长
面对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品牌化和规模化成为农户稳定收益的重要途径。五常市通过打造“国际稻米产业发展合作中心”,推动五常大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据统计,目前五常产业带上,加工企业有近500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以上的有6家,大米分装企业有287家,合作社7387家。
品牌化不仅提升了五常大米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户带来了稳定的收益。一位农户表示:“虽然收购价要比普通稻米贵一倍,但因为一年一熟的生长周期,出米率相对较低(一般是50%,普通稻米能达到70%),种植成本高,整体核算下来利润其实并不太高。”
五常大米涨价是否真的让农户收益翻倍?答案并不简单。价格波动确实为农户带来了短期收益的提升,但要实现可持续的收益增长,还需要依靠品牌化、规模化和政策支持。未来,随着五常大米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农户有望获得更加稳定和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