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奋斗史:从南大数学系77级毕业之后(上)
我们班的奋斗史:从南大数学系77级毕业之后(上)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开启了中国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新篇章。南京大学数学系77级的48名学子,正是这一历史转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从南大毕业后,怀揣着知识和理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工业、金融等各个领域,用坚韧的拼搏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育和科技发展的缩影。
1982年1月13日,南京大学数学系77级的48名学子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时刻。他们收到了学校颁发的红色封面对折式毕业证书,校长匡亚明的签名赫然在目,标志着他们在母校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学业,正式步入社会。
在这48名毕业生中,7人作为“代培生”回到了原单位,17人考取了研究生,剩下的24人被分配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由于是“文革”后的首届大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分配到了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国家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留校工作的九位同学
留校工作的九位同学中,冒荣凭借其出色的人文素养和数学史研究才华,成为了匡亚明校长的秘书。在匡校长的指导下,他参与了“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编撰工作,并在职攻读了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专论“中国科学社”,为近代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晓铭则走上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道路。他先是在南京大学担任政治辅导员,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为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讲座教授,并积极参与祖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魏木生在布朗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他在数值代数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特别是在散射波计算和亏秩矩阵广义逆摄动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的高度认可,被誉为“中国数值代数之王”。
分配到南京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同学
分配到南京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同学们,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张毅在南京林业大学开发了统计和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等教学软件,并被提升为校基础课部的计算机教研室主任。蒋珉在东南大学表现突出,不仅在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通过金融投资实现了个人财富的增长。
分配到北京和地方单位的同学
分配到北京和地方单位的同学同样表现不俗。李玉华在计算方面展现出非凡才能,最终加入了清华同方的子公司。游星辉则在七机部(国防工业部门)创造了辉煌业绩,虽然具体细节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她在保密级别的军工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国留学和工作的同学
出国留学和工作的同学们在海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何炳生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他在变分不等式和最优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算法被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引用和应用。王雪平则在法国南特大学获得正教授职位,成为班级中最早获得正教授职称的同学。
田刚是班级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后,又赴美国深造。凭借其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他获得了沃特曼奖和维布伦几何奖,并在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一小时全会报告。如今,他全职回国工作,致力于推动中国数学水平的提高。
总结
南京大学数学系77级的48名学子,以坚韧的拼搏精神和卓越的学术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育和科技发展的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