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推荐:血脂检测重要性解析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推荐:血脂检测重要性解析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强调,血脂检测是慢性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以及时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措施,从而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血脂检测的具体指标及其意义
血脂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关键指标:
总胆固醇(TC):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理想水平应低于200mg/dL(5.18mmol/L),边缘升高为200-239mg/dL(5.18-6.18mmol/L),240mg/dL(6.18mmol/L)及以上属于升高。
甘油三酯(TG):主要参与能量代谢。理想水平应低于150mg/dL(1.7mmol/L),边缘升高为150-199mg/dL(1.7-2.2mmol/L),200-499mg/dL(2.3-5.6mmol/L)属于升高,500mg/dL(5.6mmol/L)及以上属于极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理想水平应低于100mg/dL(2.6mmol/L),100-129mg/dL(2.6-3.3mmol/L)属于接近合适水平,130-159mg/dL(3.4-4.1mmol/L)属于边缘升高,160-189mg/dL(4.1-4.9mmol/L)属于升高,190mg/dL(4.9mmol/L)及以上属于极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男性低于40mg/dL(1mmol/L)、女性低于50mg/dL(1.3mmol/L)属于较差,40-59mg/dL(1-1.5mmol/L)属于较好,60mg/dL(1.5mmol/L)及以上属于最好。
血脂异常的危害
高血脂虽无明显症状,但其危害不容小觑。它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因此,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及时发现并管理血脂异常至关重要。
血脂检测的推荐人群和频率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的建议,血脂检测应遵循以下频率:
- 9-11岁儿童应进行第一次筛查,之后每五年检测一次。
- 45-65岁男性和55-65岁女性应每1-2年检测一次。
- 6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
对于以下高风险人群,需要更频繁的检测:
- 有高胆固醇或心脏病发作家族史
- 超重或肥胖
- 缺乏运动
- 患有糖尿病
- 吸烟
- 饮食不健康
血脂管理的具体措施
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必要时可配合药物治疗。
健康饮食
- 限制油脂摄入总量,每日烹调用植物油不超过25g。
- 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深海鱼)替代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棕榈油)。
- 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如炸鸡、薯条等)。
- 肉类选择瘦肉,增加鱼类摄入。
- 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mg以下。
- 保证食物多样性,增加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
- 多食新鲜蔬菜,每日摄入500g,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 新鲜水果每日推荐摄入200-350g。
- 减少食物过度加工,少油炸及油煎,多蒸、煮。
- 少盐控糖,清淡口味,食盐量每日不超过5g。
适量运动
- 运动前进行心血管风险筛查。
- 中等运动强度,循序渐进,以运动后第2天感觉精力充沛无不适感为宜。
- 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每次持续30分钟。
- 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广场舞、骑自行车、游泳)、抗阻运动(如弹力带、哑铃)和柔韧性运动(如太极拳、拉伸活动)。
心理护理
- 对患者进行血脂异常相关知识教育,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 鼓励保持乐观情绪,消除心理紧张刺激。
定期监测
- 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以追踪治疗效果和风险。
- 了解基因风险后,定期与医生讨论健康管理计划。
血脂检测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环节。通过定期检测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按照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的建议,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并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