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创制的金骏眉:正山小种的革新与崛起
2005年创制的金骏眉:正山小种的革新与崛起
金骏眉是正山小种品类中的顶级茶品,其创制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2003年两位北京客人的提议,到2005年正式诞生,金骏眉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卓越的品质迅速走红。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金骏眉的创制始末,以及它如何从一个新产品变成享誉全国的名品。
初次提议:2003年的灵感
2003年,两位来自北京的客人(一位姓张,另一位姓闫)进入武夷山的桐木关。这里作为国际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97%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两位客人被这里的风景和茶园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所吸引,尤其是半野生状态的茶树让他们感到惊喜。作为资深茶客,他们对高端茶类了如指掌,于是萌生了用芽尖制作正山小种红茶的想法。
然而,当时正山小种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主要作为出口商品,且价格低廉。加之几百年来形成的采摘标准根深蒂固,他们的想法未能立即实现。那一年,他们只制作了一种通过精挑细选(圆筛、风选、人工挑选等工艺)的金小种,这可以看作是金骏眉的前身。
正式诞生:2005年的突破
2005年6月21日,两位北京客人再次提议使用正山范围内的单芽制作红茶,并承诺支付工资,收购1.5斤的鲜叶,由梁俊德先生进行纯手工制作。6月22日,茶干成形,因其外形毫毛显露,形似人的眉毛,且制作的第一人是梁俊德师傅,故命名为“骏眉”。
走向名品:从新产品到名牌的历程
金骏眉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从新产品变成名品,主要有以下原因:
卓越的品质基础
金骏眉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造就了其卓越的品质。这是社会和茶界认可的关键与基础。
权威机构的鉴定
骆少君、叶兴渭、赵玉香、吕毅、祖耕荣、修明等茶界权威人士和机构对金骏眉品质的客观公正评价,是其能够从新产品走向名牌的重要因素。
关键人物的推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张孟江先生、孙连泉先生和阎翼峰先生,是他们将金骏眉带入北京,成为社会上重视养生之道的成功人士圈内的“尤物”。由于这些成功人士的大力推崇和口口相传,金骏眉迅速从北京风靡全国,几乎成了红茶的代名词。
市场影响:从“墙内开花墙外香”到全国知名
“正山小种,海外卖”曾是武夷山的一大怪现象。而金骏眉则打破了这一传统,成为“墙内开花墙内香”的典范。自2007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和新闻媒体纷纷前来探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得热闹非凡,有效扩大和提升了金骏眉在全国的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同度,促进了当地茶业经济的大发展。
如果说张孟江先生的一句话是金骏眉诞生的契机,那么张孟江、孙连泉、阎翼峰等人将金骏眉带入北京,则是其从新产品变成名品和名牌的关键。金骏眉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创新与推广在品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原文来自ego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