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泰熙×吴为山:文化传承的艺术碰撞
速泰熙×吴为山:文化传承的艺术碰撞
2024年5月29日,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市中心的巴特列公园迎来了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7.8米高《问道》组雕。这件作品不仅成为中乌友谊的新见证,更为乌拉圭乃至整个南美洲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
这件作品以青铜铸就,总高7.8米(含30厘米底座),重6.6吨,由中国圣哲孔子和老子两尊雕像组成。吴为山以写意雕塑的手法塑造了孔子入周虚心向老子问礼的典故。雕塑中,孔子浑然高古,展现儒家仁爱为本的道德追求;老子飘逸悠游,体现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核。这组雕塑不仅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智慧,更矗立成代表精神空间的擎天立柱。
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作品中的孔子像、老子像皆高7.5米,如巍峨丰碑,似高山流水,象征着山一般的仁德,水一样的智慧。仁和智,就是中国人的道。问道的最终目的,是践道。《问道》表明:只有将问道、践道相结合,才能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对话,才能沟通心灵,融通情感,增进了解,共求发展,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黄亚中在致辞中表示,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和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都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问道于老子”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展现了相互包容和尊重的精神,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也是这样,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
蒙得维的亚市长毛里西奥·祖尼诺在致辞中表示,蒙得维的亚政府和人民衷心感谢吴为山大师赠送的《问道》组雕落户巴特列公园,让两位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坐落于此,为蒙得维的亚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也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新的文化享受。《问道》这件作品的落成也印证了虽然乌中两国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但双方对智慧的追求是一致的。期待未来乌中之间各方面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作为中乌建交35周年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这座雕塑的落成得到了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2018年,时任乌拉圭副总统露西亚·托波兰斯基在访华期间提议将吴为山的《问道》组雕永久展示于乌拉圭,她表示:“孔子与老子在乌拉圭‘问道’,让未来的一代听到他们的对话。”2023年11月,乌拉圭总统拉卡列访华期间与吴为山会面,对《问道》组雕即将在乌拉圭落成给予高度评价,并欢迎吴为山访问乌拉圭。经过6年的精心筹备,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乌拉圭教育和文化部、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乌拉圭驻华大使馆、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这座雕塑最终在风景优美的巴特列公园永久落成。
“《问道》的落成将是历史性的!”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对《问道》组雕的最终落成倍感激动,他十分感谢吴为山先生的无私奉献,并表示,吴为山馆长赠送的老子、孔子雕塑在乌拉圭知名度很高,准确传达了中华文化的信号,将引起当地人的强烈共鸣。这件雕塑位于城市中心,与孔子学院形成文化互动,不仅被乌拉圭人民欣赏,也吸引世界游客。对乌拉圭艺术家来说,这势必将加深他们对中国雕塑艺术的了解,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两国友谊和合作。
“真正的朋友是能从世界的另一端触动你心灵的人。”蒙得维的亚市政厅国际关系主任法比安娜·戈耶内切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很荣幸在蒙得维的亚建城300周年之际迎来吴为山先生的巨作——这尊为海外创作的尺寸最大的作品——《问道》组雕的落成,不仅给我们增添了美,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形象,这是中乌关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出席活动的乌拉圭摄影家马塞洛·卡塔尼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问道》通过雕塑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作品和周边环境发生了共鸣。“两位中国先贤在乌拉圭的林间对话,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有诗意的场景。我马上要前往中国采风,期待在中国亲身体会这件作品背后的哲学思想。”卡塔尼说。
雕塑的底座用中文、西班牙文刻写问道的故事
吴为山作为国际著名雕塑家,创作了600余件充满温度的雕塑作品,已有60多件落成于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雕塑饱含东方神韵和人文哲思,被国际评论界誉为“中国时代新精神的代表”,成为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象征。
2005年,韩国建立吴为山雕塑公园;2017年,大型雕塑《孔子》铜像永立巴西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由此,该广场命名为“中国广场”;2018年,大型雕塑《马克思》像永立德国特里尔马克思的故乡;2019年,《百年丰碑》永立在法国蒙达尔纪邓小平广场;2020年,《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永立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广场;2021年,《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古市集广场隆重揭幕,近三千年历史的希腊文明首次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立于其文化核心之地;2022年,《鉴真》雕像落成于日本东京上野公园;2023年,《孙文先生像》落成于日本北九州……
吴为山的雕塑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在中国,有一个人用另一种方式将吴为山的雕塑艺术呈现给读者,他就是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速泰熙。
速泰熙,1943年出生于南京,是一位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和版画家。他擅长将艺术与实用性结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速泰熙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曾是一名中学教师。1986年,他调入江苏文艺出版社,专注于美术编辑工作,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速泰熙与吴为山的合作始于《吴为山雕塑》一书。在这本书中,速泰熙首次尝试将吴为山的雕塑艺术转化为平面设计语言。他运用简约而富有艺术感的设计风格,通过留白、线条等元素展现吴为山作品的诗性与深度,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
在后续的合作中,速泰熙继续深化这种设计语言。他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线装手法,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既具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书籍形式。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书籍的审美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新途径。
速泰熙认为,电子媒体的发展促使纸质书向艺术化方向发展。他在设计中挖掘书籍的独特价值,让每一本书都成为艺术品,既实用又具观赏性。这种设计理念与吴为山的雕塑艺术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
速泰熙与吴为山的合作,不仅是一次艺术形式的碰撞,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诠释。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书籍设计师,速泰熙的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广泛认可。他推动了书籍装帧行业的发展,被誉为“用设计塑造形象的大师”。而吴为山则通过雕塑艺术,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国际知名的雕塑家。他们的合作,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碰撞,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