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版纳植物园的神秘科学营:2024雨林博物科学营
揭秘版纳植物园的神秘科学营:2024雨林博物科学营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了“2024雨林博物科学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参加。此次科学营以独特的课程设计和专业的科研团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机会。
三个进阶主题,层层深入
科学营课程分为三个进阶主题,每个主题都精心设计,旨在引导营员从不同角度探索雨林的奥秘。
雨林博物探索:发现生物多样性之美
第一阶段的主题是“雨林博物探索”。通过“雨林百花探秘”、“傣族植物文化之旅”、“夜游植物园”、“雨林飞羽”、“热带雨林探索”和“雨林科学讲堂”等六个课程,营员们从雨林奇花、民族植物文化、昆虫、鸟类等多重视角,聚焦雨林博物,关注生态关系,发现雨林生物多样性之美。
雨林保护:关注珍稀濒危植物
第二阶段的主题是“雨林保护”。通过“了不起的兰花”和“我为兰花找个家”等课程,营员们从科学研究和保育工程的视角,深入了解珍稀濒危植物——兰花的系统保育工作。这一阶段不仅传授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营员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雨林科学:走进科学前沿
第三阶段的主题是“雨林科学”。版纳植物园研究员陈占起及其科研团队,通过一系列探究课程,带领营员们走进科学前沿。这些课程包括“科学人生:从蜘蛛哺乳到兰花螳螂的滑翔”、“大蚁蛛拟态的种内识别模式”、“利用红外相机探索栖息地变化对哺乳动物群落的影响”、“探索不同蚂蚁觅食模式和饮食偏好”以及“隐秘的生命——榕树与榕小蜂的奇妙故事”。通过这些课程,营员们解密了雨林中奇特生物的行为密码,进阶培养了科学思维。
科学与教育的完美融合
雨林博物营系列活动依托于版纳植物园的科研力量、雨林博物方面的专业导师团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课程设计关注营员成长、注重成效评估,引导营员从科学的视角,探索雨林的奥秘,助推科学教育与研学旅行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自2008年起,版纳植物园就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启了国内研学旅行的先河。2022年创立的“雨林博物成长营”研学2.0品牌,更是将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通过这些活动,版纳植物园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还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社会情感能力。
媒体关注与社会影响
此次科学营得到了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及国家林草局、新华网、新浪、搜狐、澎湃、腾讯网等媒体官方网站进行了大量报道,累计超过500万人次在线浏览观看。
新华社客户端的报道“追光|来热带雨林研学,每天至少2万步”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科学营的研学过程与目标。除了传递科学知识、培训科学思维,科学营还助力青少年挑战自我、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获得了新华社客户端数百名网友的一致好评。
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近年研学实践的热度持续攀升,这对研学实践的规范管理、内容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自2022年起创立“雨林博物营”研学2.0品牌,充分依托园内国际化的科研力量、雨林博物专业导师团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营期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断进行细分主题产品的创新探索,注重成效评估,同时与优质学校、机构合作拓展品牌规模,以积极行动推进科学教育与研学旅行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助推西双版纳国家植物园的创建。
展望未来
“2024雨林博物科学营”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科学教育活动,更是推动科学教育与研学旅行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典范。通过这样的活动,青少年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科学营活动,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贡献力量。